各位理事、各位代表:
我受協會第三屆常務理事會委托,現在向大會作協會組織工作報告,請予審議。
一、過去六年協會組織建設穩步發展,取得了新的成績
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理事會自1998年11月選舉產生以來,圍繞國家經濟發展大局和協會的主導業務,繼續加強了組織建設,經過各方面共同努力,在分支機構整頓、會員發展和地方協會工作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黨中央、國務院自1996年以來就社團工作下發了一系列文件,明確要求:對社團組織要培育發展、監督管理,提高整體素質,保證其正確的政治方向,以發揮社團組織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積極作用。為了貫徹落實這個基本要求,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民政部關于清理整頓社會團體意見的通知》(國辦發[1997]11號)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民間組織管理工作的通知》(中辦發[1999]34號)的統一部署,自1997年以來,在全國范圍內相繼開展了對社團組織和社團分支機構的清理整頓。中國信息協會的清理整頓經過近兩年的時間,按照理順管理體制、健全領導班子、規范業務職能的要求,達到了規定目標,經原國家計委和民政部批準于2000年重新進行了登記。中國信息協會各分支機構的清理登記工作持續進行了四年時間,經過動員部署、自查和清理、復查登記三個階段,到2001年底收到了預期效果。根據民政部發布的《社會團體分支機構、代表機構登記辦法》規定的條件,對經過清理,業務職能規范,領導班子健全,建立起內部管理制度的分會和專業委員會予以重新登記。對不符合民政部規定條件,組織渙散、工作一直打不開局面,以及政府機構改革后領導班子和工作人員變動大而又難以配齊的分會、專業委員會,不再登記。經會長辦公會議研究,經原國家計委和民政部批準,協會原有13個分支機構,清理整頓后重新登記的8個。包括:有色金屬信息分會、紡織分會、郵電分會和食品信息服務專業委員會、預測專業委員會以及市場研究業委員會等6個分支機構;另外,根據會員單位體制變動情況,為了有利于業務活動的開展,將原中國信息協會城市信息服務專業委員會更名為中國信息協會城市分會,將原中國信息協會鄉鎮企業專業委員會更名為中國信息協會民營企業分會。清理整頓后不予登記的分支機構有5個,包括:輕工分會、汽車分會、海洋分會和經貿專業委員會、投資專業委員會。根據原國家計委有關規定,將中國信息服務網絡促進會并入中國信息協會,更名為中國信息協會信息服務網絡委員會。
為了在信息化的關鍵領域和環節整合系統資源,加快信息化建設,經研究決定:在社團組織復查登記基本結束后,組建4個新的分支機構:電子政務專業委員會、信息安全專業委員會、信用信息服務專業委員會、信息主管分會。經多方面做工作,目前,這4個分支機構都已經國家發改委和民政部批準。
中國信息協會目前共有分支機構13個。
6年來,中國信息協會會員隊伍也有了較大發展。截止2004年10月的統計,協會共有團體會員877家,比1998年的747家增加了17.4%;各分支機構會員共計868家。按照民政部有關文件規定,分支機構發展的會員同時也是協會的會員,這樣協會共有會員合計1745家。
各地方協會經過6年來的努力,在組織建設和業務工作方面也取得了新的進展。我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除江西、西藏外都已建立信息協會,15個副省級城市都建立了信息協會。據不完全統計,各地協會現有會員7738家,其中上海、寧波、云南等省市都在800家以上。有相當數量的地方協會開展了不同類型的業務活動,這些活動對于推動本地區的信息化建設都起到了一定作用。
二、關于新一屆協會組織工作的建議
第四屆理事會的任期,將從2005年1月開始到2010年1月底止。這五年將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時期。根據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全會和四中全會精神,信息化是我國加快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選擇。隨著新型工業化戰略的實施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信息化在整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更加重要,社會中介機構活動空間將繼續擴大。在這種形勢下,我們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提高中介服務能力為重點,以推進經濟社會信息化、開發利用信息資源、發展信息服務業為目標,進一步加強協會的組織建設。(一)穩步發展,規范管理,繼續加強協會分支機構的建設
分支機構是協會架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適應加快信息化建設的新形勢,拓展協會的業務職能,我們應該在已有的基礎上,本著“合理布局、優化結構、注重質量、穩步發展”的原則,繼續推進協會分支機構的建設。
新建的分支機構一般應按業務范圍的劃分設立。這些機構應在行業或專業領域起帶動作用、有良好的社會信譽;在政治經濟上有業務主管部門和依托單位承擔其責任,且有穩定的經費來源和工作場所條件;在業務上有規范的職能范圍,能夠堅持開展活動的;在組織上應是健全有力,遵紀守法,承認協會章程,履行應盡義務。只有具備這些條件的單位,才可以考慮設立新的分支機構。
協會分支機構的發展,要涵蓋整個信息化事業,重點是面向信息產業,特別是信息內容產業和信息服務業,同時兼顧傳統產業信息領域。今后要在信息內容產業和信息服務業以及相關領域逐步建立起新的分支機構。
按照《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關于“分支機構不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必須接受所屬于的社會團體領導和管理”的規定,經研究,制定了《中國信息協會分支機構管理辦法》。《辦法》明確了各分支機構設立的條件、性質、任務及其業務活動應當遵循的原則,并按中央規定雙重負責的管理體制劃分了中國信息協會與各分支機構業務主管部門對相關分支機構各自承擔的管理職責。經這次會議討論定稿后,希望大家認真貫徹執行,共同做好規范管理、穩步發展工作,使協會的分支機構成為以社會效益為主的非盈利性社團分支機構,在相關的業務領域內承擔中介職能,以優質、高效的中介服務活動,推進我國信息化事業的發展。
(二)優化會員結構,逐步擴大企業會員的比例
協會現有會員中企業會員約占50%。許多有影響的信息企業還沒有發展為會員。企業是從事社會生產經營活動的基本載體,是市場經濟的主體。今后,要把會員發展的重點轉向企業,特別是注意吸收信息行業有影響、有實力的大型企業入會,逐步擴大企業會員的比例。對現有會員單位中長期失去聯系、不履行會員義務的,應進行清理,使會員隊伍既保持相當規模,又富有活力,不斷提高會員的素質。
三、關于新一屆協會領導機構組成人選建議名單的說明
根據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高各級領導班子治國理政、管理社會事務和經濟事務的能力,是一個貫穿黨和國家全局工作的重大戰略決策。中國信息協會新一屆領導機構組成人員應該按照加強能力、提高素質、優化結構的原則推選和配備。
(一)協會新一屆理事會理事單位和理事人選推薦的原則是:
1、理事單位,應是信息界或與信息化密切相關領域有較大影響的和有實力的單位,以及著名的信息研究機構,并且有代表性;理事候選人,應是堅持黨的基本路線,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具有一定經濟理論和管理能力,對信息事業和協會工作積極熱心的信息工作者。
2、理事會理事總名額,經會長辦公會議研究確定,新一屆理事會這次按理事名額219人提名供大會選舉。經過征求各地方協會和各分會、專委會及部分會員單位意見,提出了理事人選建議名單。理事人選推薦名單中,企業、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和新聞單位代表79名,約占36%;各地方信息機構代表66名,約占30%;中央國家機關各部委信息機構、協會常設機構和協會分支機構代表74名,約占34%。
3、理事名額分配對地區和部門之間予以統籌兼顧。對國務院各相關部門、事業單位以及相關行業都安排了理事名額。對地方考慮到各省市信息協會已經包括有本地區各有關部門、行業的代表,這次理事名額沿襲上屆的作法,統一按各地協會的名義進行分配,一個地區內其他部門原則上不再分配理事名額。考慮到西部大開發的新形勢,對尚未成立信息協會的西藏自治區和江西省,擬由自治區和省信息中心出一位理事人選,目前江西省的人選已經確定,西藏自治區正在醞釀中。這樣,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計劃單列市和副省級城市的信息協會(中心),除港、澳、臺外,都有了理事人選。協會各分支機構也都推薦了理事人選。
4、按有進有出的原則,為了確保理事總人數控制在規定的名額之內,對原有理事中長期失去聯系、難以發揮作用的單位,這次就不再提名。經過調整之后,第四屆理事會推薦名單219名理事中,屬于上一屆理事單位和個人繼續擔任的人選86名,約占39%;理事單位未變,人員調整的87名,約占40%;這次新增補的人選46名,約占21%。這樣既保持了理事會組織上的穩定性,又充實了新的成分。
(二)常務理事人選推薦原則
建議新一屆常務理事會安排常務理事123名,人選從理事名單中產生。常務理事人選,按照機構精干高效、運轉協調、加強領導力量又方便議事的原則推薦,具體人選范圍包括:
1、在企業和信息界代表中,吸收了新興的信息產業和傳統的石化、能源等工業以及部分重點院校的代表作為常務理事人選。企業、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和新聞單位代表共39名,約占常務理事總人數的32%。
2、各地方信息機構代表33名,約占常務理事總人數的27%。除西藏、臺灣、香港、澳門外,每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至少有1名常務理事單位。
3、中央國家機關各部委信息機構、協會和協會分支機構代表(含協會會長、副會長、特約副會長、秘書長等)51名,約占常務理事總人數的41%。
對上屆常務理事中不能堅持參加協會活動的,這次不再提名。
(三)會長、副會長以及秘書長人選推薦原則
1、正副會長、秘書長人選的構成,包括了知名的信息化專家、國家信息機構的主要負責人和政府有關主管部門退出現職的領導干部。
2、為了優化領導班子結構,加強同企業的聯系,提高科學決策能力,擬選聘若干名大型信息企業負責人和協會原領導班子中超過任職年齡但具有學術、業務專長的人員擔任特約副會長,參與協會有關重大事項的決策,對協會工作給以支持。
3、根據國務院辦公廳批轉民政部文件精神,原有副會長中年齡超過70歲的這次一般不再作為副會長人選提名。
4、對于同國務院規定任職年齡不相抵觸的原有副會長單位和副會長人選,原則上予以保留。
5、為了使協會領導班子形成合理的年齡梯次配備,有利于選拔、使用年輕干部,換屆時對副會長名額擬留出一定空缺,待適當時機再予補充。
這次代表大會涉及到新老會長的更替。中國信息協會會長陳先同志,自1990年任職以來,近15年的時間里,主持協會領導機構,組織會員單位,在宣傳信息化知識、研究信息化理論、推動信息化實踐方面,做了大量基礎性和開創性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同時,也在實踐中探索了如何運用中介機構推動信息化事業發展的經驗。從而受到了政府部門好評,在業界也贏得了聲譽。陳先同志由于年事較高,主動提出在換屆時辭去會長職務。國家發改委黨組出于對陳先同志健康狀況的關心,同意陳先同志關于不再擔任協會新一屆會長的申請。
國家發改委黨組經慎重考慮決定,由剛剛卸任的委黨組成員、紀檢組組長(副部級)盧時徹同志作為協會新一屆理事會會長候選人。盧時徹同志于上世紀60年代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高級工程師,擔任過大型國有企業負責人,曾長期在國家經濟管理部門任職。實踐經驗豐富,科技理論基礎扎實,具有較強的決策能力和組織領導能力。經協會第三屆常務理事會研究,同意由盧時徹同志作為協會新一屆理事會會長候選人,提交給大會選舉。
(四)關于名譽會長推選和顧問聘請人員名單
名譽會長繼續推選政府主管部門領導同志和退出實職領導崗位的原信息協會主要負責人。
新一屆協會顧問擬聘請23名,其中原有顧問連任的11名,新增12名。顧問人選主要來源于以下幾個方面:
1、同信息化建設關系密切的中央黨政部門的領導同志,有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務院研究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信息產業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統計局和國家海關總署等部門和單位的負責人。
2、學術界特別是信息界著名專家學者,有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和中國法學會等機構的負責人。還有部分發改委屬相關機構負責人,有中國經濟導報社、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和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等單位的負責人。
3、原有副會長中因年齡等原因而轉為顧問的。
對原有顧問中由于工作變動以及年齡、健康等原因長期不能參加協會活動的,這次做了調整。
以上推薦原則和名單請予審定。
各位理事、各位代表:
在新世紀、新階段,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推進,作為信息行業的社團組織面臨著遠大的發展前景。讓我們按照中央的方針政策,與時俱進,扎實工作,進一步加強協會組織建設,為開創協會工作新局面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