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北京市場監管部門開展“精準年報”通過個體工商戶年報改革,減少個體工商戶數據填報96萬條;全市37萬余戶企業創新通過“多報合一”方式報送年報,減少填報數據超過220萬條。
中新網北京10月7日電 為更好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支持市場主體紓困解難,推動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北京市場監管部門在2023年開展為期一年的信用提升行動,以信用提升為切入點,為首都市場主體增活力、添動能。
信用培育助力市場主體積累“信用財富”
2023年北京市場監管部門開展“精準年報”通過個體工商戶年報改革,減少個體工商戶數據填報96萬條;全市37萬余戶企業創新通過“多報合一”方式報送年報,減少填報數據超過220萬條。截至目前,累計對外公示市場主體信息1.34億條,獲取企業信息更便利,社會交易成本大大降低。
北京開展驗檢測機構誠信守法倡議活動,號召全市813家取得市級CMA資質認定證書的檢驗檢測機構開展自查,并簽訂《誠信守法承諾書》,從十個方面做出承諾,自覺營造規范健康的檢驗檢測市場秩序。
北京陸續出臺《網絡交易經營者落實主體責任合規指引(市場監管領域)》、《北京市廣告發布行為合規指引》、《北京市金融投資理財類廣告發布合規指引》、《明星廣告代言行為合規指引》、《北京市互聯網廣告企業合規經營指引》,積極引導市場主體將遵守信用監管法規政策、守信踐諾履約、遵守國家廉政法規等內容納入企業合規建設內容,引導市場主體“知信、重信、守信”。
“信用+”提升守信主體獲得感
北京全面實施信用承諾為審批提速。截至目前,市場監管局政務服務事項已有13個主項、75個辦理項實現告知承諾辦理方式。通過“互聯網+信用承諾+形式審查”模式,建立了以“信用承諾”為基礎的登記注冊服務體系,通過承諾制辦理登記注冊業務337萬件;共有4萬9千余戶餐飲單位通過告知承諾制方式取得了北京市小規模食品生產經營許可證。
北京在全市范圍內推行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告知承諾制,涉及9個檢測項目/參數,全面促進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和認證機構發展;實施建筑用鋼筋、電線電纜、危險化學品等工業產品生產許可告知承諾審批程序,并實現發證、注銷事項的“跨省通辦”。
北京深挖信用數據效能,歸集各類信用信息數據2074萬條,對全市203萬戶企業分級分類,并將結果在市場監管部門以及全市各部門聯合抽查中開展運用,對信用風險低的市場主體進一步減少抽查比例頻次,監管效能顯著提升。
增信提效助力市場主體“輕裝前行”
北京信用懲戒更審慎,將失信處置由事后懲戒向事前預防延伸,在年報公示、信用懲戒、清理長期停業未經營企業等環節,對信用風險較高的市場主體發布信用風險提示指導10.6萬次;設置信用懲戒“緩沖期”,對18.1萬戶主體暫緩實施信用懲戒措施;實施公示信息抽查容錯,已有693戶次主體通過自我糾錯避免了信用損失。
與此同時,信用修復更便利。北京對符合條件的市場主體探索推進“在線申請+數據核查”的修復方式,實現信用修復“網上辦、零見面”,為2.67萬戶市場主體開展了信用修復,其中,通過線上途徑為市場主體節約“跑腿”時間3100小時;與“信用中國(北京)”建立“多口受理、協同處理、一次辦成”機制,實現了企業“一次申請,同步撤下”,通過數據共享互認,為10112家企業修復了行政處罰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