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盧時徹會長在低成本推進農村信息化現場會上的致辭
    來源: 中國信息協會 作者: 發布時間: 2007-05-28

    各位來賓、同志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低成本推進農村信息化現場會”在這里召開了。我代表中國信息協會向各位代表表示熱烈的歡迎!向支持我們這次會議的各級政府部門和有關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們舉辦這次會議的主要目的,是按照今年中央1號文件《關于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的要求和國家信息化戰略的總體部署,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活動中,結合近年來平谷區在農村信息化建設方面的有益探索,以及與會代表的實踐體會,總結交流成功經驗,研究如何低成本、見實效地推進農村和農業的信息化建設。

    在黨中央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政策春風的吹拂下,我國農村信息化建設正面臨良好的發展機遇。去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積極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在今年的“1號文件”中,用了大段文字,從7個方面對如何加快農業信息化建設進行了詳細的部署,并第一次鮮明地提出發展現代農業,要同時提高水利化、機械化和信息化這“三化”的水平。為貫徹中央“1號文件”,國家發改委、國務院信息辦、農業部、商務部、信息產業部等部門,已經做了大量工作。這次會議上,我們也請來了這些部門有關負責同志,與各位代表深入交流。

    在這里,針對農村信息化建設,我也談幾點看法。

    首先,在新的歷史時期,農村信息化建設要全力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按照中央文件精神,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這五點要求當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是基礎,也是目前多數農村需要首先解決的問題。因此,農村信息化建設首先要把解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問題作為切入點,用信息化幫助農民拓展農產品市場、發展農村經濟。

    其次,政府部門在農村信息化建設中要加大對信息資源開發的支持力度。近年來,農村信息化建設的一個突出問題是,重基礎設施建設,輕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結果造成很多“有路無車、有車無貨”的“空架子工程”。在這方面,我們要認真吸取教訓,努力創新機制,認真做好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政府部門是最大的信息投資者、生產者和使用者,也是最主要的信息集散地和信息交流樞紐。政府在信息資源開發和管理中應該發揮扶植功能、規劃功能、立法功能和投資功能,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開發、利用好信息資源。

    最后,一定要低成本、見實效地推進農村信息化建設。實現低成本、見實效、又好又快發展,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社會和節約型社會的具體要求。也就是說,我們要根據當時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合的政策。比如說,搞社會主義新農村信息化,總不能到村里搞辦公自動化吧。在村里搞公文的網上傳遞顯然是為時尚早。是不是把網絡鋪到村里就算信息化了呢?我看并不這樣簡單。我認為,農村信息化正確方向一是要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生產水平;二是要發展農村經濟;三是要提高農民收入。從一些地方的成功經驗來看,實現低成本、見實效的農村信息化,需要政府引導、企業參與、科學決策和制度保障,還要充分發揮專業人員和廣大群眾的聰明才智,大家共同努力才能以較低的成本和投入,贏得農村信息化更大、更持久的效益。

    我國是一個擁有9億農民的農業大國。三農問題,舉足輕重,關系我們整個國家的穩定與發展。推進農村信息化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戰略,將為從根本上改善農業信息環境和幫助農民致富創造重要條件。當前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的信息化基礎設施仍然落后,加之網絡質量不高、覆蓋不全,村級特別是自然村尤其缺乏必要的硬件設備,網絡及終端維護和運行的費用仍然過高。大多數農村由于信息不靈而導致農民盲目種植、養殖,產品銷售不能納入地區和全國的市場網絡,造成農副產品大量積壓、生產大起大落。農民迫切需要的市場銷售和農業科技等信息在很多地方難以進村入戶,這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差距很大。

    在此背景下,我們應該如何推進農村信息化建設,如何讓廣大農民通過“用得上、用得好、用得起”的信息化手段,逐步縮小農業、農村、農民的“數字鴻溝”?這是擺在廣大信息化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我希望,通過這次低成本推進農村信息化現場會,我們能得到新的啟發。

    謝謝大家!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