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僅一張圖片秒變公司法人 技術提供便利的同時如何更好保護個人隱私?
    來源: 央廣網 作者: 發布時間: 2023-08-24

    央廣網北京8月23日消息(總臺中國之聲記者江曉晨)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只要提供身份證照片,無需經過當事人同意,就能讓他成為一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或股東。這事兒聽上去不可思議,但在現實生活中確實發生了。2019年3月1日后,全國多地的市場監管部門相繼開始推行企業登記身份信息“實名制”,要設立公司或者對已設立的公司進行法人變更、公司注銷等,除了要填寫身份信息外,當事人還必須通過“登記注冊身份驗證”APP進行“人臉識別”認證。

    而網上一些“代實名”的機構可以通過技術手段破解APP的“人臉識別”認證,在當事人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幾分鐘就能利用他人信息注冊公司。如此操作背后存在哪些隱患?技術提供便利的同時如何更好地保護個人隱私?

    按正常操作流程來說,如果不經過當事人許可,讓他擔任某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或股東,在人臉識別認證這一步,便會受阻。但是,在一些不法中介手中,人臉識別認證這種不可能完成的事卻成了基本操作。

    今年3月底,家住遼寧大連的張桂菊在辦理稅務相關業務時,被告知自己名下有一家“公司”,而這家“公司”遠在湖南株洲,她莫名成了株洲市蘆淞區一家百貨店的經營者。張桂菊告訴中國之聲記者,她從未去過株洲,也沒有通過線上申請的方式做過個體工商戶登記。

    張桂菊表示:“這件事我本人肯定不知道,這家公司肯定跟我沒關系。當地派出所給我打電話,表示他們實地去看了,那個地方好像是物業倉庫,里面什么都沒有,就是一個地址而已。如果說他們利用公司的名義進行貸款活動,或者別的任何事情,沒征求我的意見就隨便利用個人信息,對我個人有任何影響,我肯定是不同意的。”

    今年4月初,張桂菊向株洲市蘆淞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反饋了這一情況,她明確了自己名下注冊的個體戶是通過網上辦理的,并且她本人做了“四級實名”驗證。所謂“四級實名”是指企業登記實名制度中,確保“人、證”一致性的技術手段,包括身份證信息核驗和人臉識別驗證,以此確保申請人的身份信息真實和本人意愿真實。

    張桂菊說:“關于四級實名認證,比如登記注冊身份驗證等,反正是我是一頭霧水,到現在那個人是誰我也不知道。注銷必須是本人親自去,肯定得是對方才能去注銷,即使我自己也注銷不了。是他們(蘆淞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查出公司有問題,所以就給撤銷掉了。”

    目前,張桂菊名下的“公司”已被蘆淞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撤銷。記者搜索發現,遇到張桂菊類似情況的人還有很多。此前,有媒體報道,一些不法中介通過網絡“黑產”非法獲取身份信息和人臉照片后,再利用AI換臉技術,破解相關政務APP。有中介稱,他們業務涵蓋多省,并且明碼標價。

    中介A說:“基本上都行,但價格不一樣,北京的很貴,身份確認和用戶確認是2000多元。我不保證現在系統是否更新,要是更新了可能又會駁回,因為北京的會有人工審核。”

    也有中介稱,注冊僅需20分鐘,并提供一次付款全包的服務。

    中介B說:“1200元全包,不管是簽字還是實名認證,都會竭誠服務。先注冊,在20分鐘以內,我這邊實名認證成功就要收費了。”

    記者了解到,人臉識別技術在多個政務APP平臺均有使用。大多數人臉識別認證不光要求提供被認證者的靜態畫面,還需要被認證者按系統提示做相應的動作,比如眨眼、點頭、搖頭等。在未經當事人許可的情況下,一張靜態的身份證照片是如何通過政務APP的人臉識別認證的?對此,廣東省人工智能產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張崟表示,僅需三步操作就能夠實現人臉的實時建模,完成驗證。

    張崟說:“相當于先用頭像重建模型,再把照片放到模型上,后期再做一些柔和、接縫的處理,大概就形成跟著你的臉部動態,就把你的臉識別了。等于是,第一識別你的臉;第二把你的臉部和腦部的形態重新建模;第三就是用圖片貼上去。”

    張崟進一步表示,人臉識別認證存在誤差,且容錯率設置得越低,識別起來就越慢。因此,多一層維度的認證也就意味著更多一分安全。

    張崟介紹:“比如過人臉閘機,如果把誤差率設置得很小,可能半天才識別一個人,為了效率提升,不可能把精度設得很仔細,非要1比1匹配,這是不會的。按道理講,注冊工商信息是比較重要的,只要多個維度來識別,比如利用手機二維碼的回復、二維碼識別,或者手機身份的判斷等,多一個維度就搞定了。”

    北京數字經濟與數字治理法治研究會副秘書長黃尹旭表示,這種行為不僅涉嫌侵犯肖像權、姓名權和個人信息權,還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和盜用身份證件罪。

    黃尹旭建議:“要注重保護個人信息。在平時就應該注重查詢自己相關信息是否被冒用,如果發生這種事情一定要及時和相關行政機關取得聯系,及時去更正錯誤的信息。如果行政機關不同意更改,可以向法院起訴,通過訴訟的方式更改。”

    江蘇省常州市公安局網安支隊民警以他們此前辦理過的案件舉例說:“比如建筑公司,必須要有很多一級建筑師、二級建筑師等資質的技術人員。但實際上沒有這么多技術人員,這些公司會聯系一些中介公司或中介人員,中介將獲取到的有建筑師資質的技術人員的信息和照片,交給從事非法‘過人臉’認證的犯罪分子。相當于人為用技術手段把這些人掛靠到建筑公司,保證建筑公司有資質,那自己做的建筑產業,比如建橋、建樓等,風險其實是很大的。”

    8月8日,國家網信辦發布的《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安全管理規定(試行)(征求意見稿)》中明確,人臉識別技術使用者應當每年對圖像采集設備、個人身份識別設備的安全性和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檢測評估,并根據檢測評估情況改進安全策略,調整置信度閾值,采取有效措施保護圖像采集設備、個人身份識別設備免受攻擊、侵入、干擾和破壞。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