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構建規范有序的網絡環境
    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作者: 發布時間: 2023-07-27

    網絡謠言傳播錯誤信息,污染網絡空間,影響社會和諧穩定。

    一直以來,公安、網信等部門把網絡謠言作為互聯網整治重點,取得了顯著成效。7月15日至7月21日,公安部網絡安全保衛局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打擊整治網絡謠言宣傳周”活動,聯合各界群眾、互聯網企業等共筑和諧清朗的網上輿論環境;近期,針對一些網絡賬號杜撰、歪解公共政策信息,誤導群眾、從中牟利的情況,中央網信辦指導網站平臺開展重點排查整治,堅決打擊造謠傳謠行為,處置違法違規賬號373個。這些針對網絡謠言的治理,有力凈化了網絡空間。

    但必須看到,隨著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的不斷應用,一些“花色翻新”的網絡謠言不斷出現,網絡謠言的分辨難度也變得更大。此前一段內容為“某明星被警方圍捕”的“圖片新聞”就在各平臺廣為傳播,畫面宛如實拍,其后被證實是AI生成的虛假消息。此外,隨著短視頻等新興平臺的不斷發展,用戶范圍越來越廣,網絡謠言的傳播力也越來越強,造成的不良影響也更加嚴重。

    面對這些新問題新挑戰,創新治理舉措,讓網絡謠言治理“道高一丈”,應成為當然之舉、當務之急。今年1月起施行的《互聯網信息服務深度合成管理規定》,明確要求不得利用深度合成服務制作、復制、發布、傳播虛假新聞信息,并規定了一系列監管制度。不久前,《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發布,對治理虛假信息作出明確規定。相關部門應在相關規范的基礎上,不斷完善相應制度以強化治理。例如可以針對網絡謠言,進行專門的建章立制,推動更高效力層級的規范落地實施。而在執法和打擊層面,有關方面也應及時研判新問題、總結新經驗、完善新舉措,努力把“花色翻新”的網絡謠言及時消滅在萌芽狀態。

    網絡平臺是信息內容管理第一責任人。當前,多數平臺已經可以通過技術手段識別虛假信息,但對網絡謠言的標記、查刪有時并不及時;有的平臺對“據網傳”“據有關人士透露”樣式的“擦邊謠言”判定處理不及時;有的因造謠被封禁賬號“換個馬甲”上線,平臺有時無法及時察覺處置。對此,有關平臺應及時優化措施,改進虛假信息判定處置機制,加強對違法違規賬號的身份識別,積極配合執法監管。面對“花色翻新”的網絡謠言現象,我們要加大治理力度,創新治理方式,提升治理水平,構建規范有序的網絡環境,守護好億萬網民共同的精神家園。


    《 人民日報 》( 2023年07月27日 19 版)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