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大模型落地將加速產業升級
    來源: 科技日報 作者: 發布時間: 2023-06-26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升級,推動大模型產業化應用、部署建立行業大模型是我國產業升級的重要舉措。我國眾多產業對于高質量發展的需求,將為大模型的落地應用提供場景支撐。

    6月19日,騰訊云行業大模型及智能應用技術峰會在北京舉行,騰訊云首次公布了其行業大模型的最新進展,并與來自教育、傳媒、政務等領域的生態伙伴,分享了對行業大模型的思考。

    產業應用場景成為大模型最佳“練兵場”

    對于大模型的產業價值,中國科技新聞學會黨委副書記、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陳銳表示,大模型就是要立足行業應用,立足智慧民生。

    當前,我國產業正面臨智能化轉型,人工智能與國內各行業深度融合,成為驅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也表示:“我們最開始以為人工智能是互聯網十年不遇的機會,但是越想越覺得這是幾百年不遇的、類似工業革命一樣的機遇。”

    以制造領域為例,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已建成2500多個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帶動汽車、家電等離散型工業的產品迭代速度和交付能力明顯增強,鋼鐵、石化等流程型工業的本質安全和綠色發展水平大幅提升。

    也有專家認為,“十三五”以來,我國在智能制造領域取得了長足進步,但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先進制造技術的融合程度還不夠,應逐步嘗試基于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智能制造。

    因此,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升級,推動大模型產業化應用,部署建立行業大模型,是我國產業升級的重要舉措。

    當前,我國眾多產業對于高質量發展的需求,將為大模型的落地應用提供場景支撐。可以說,產業應用的實際場景已經成為了大模型的最佳“練兵場”。

    平臺型互聯網云廠商助推行業大模型發展

    推動人工智能發展,要堅持“基礎研究和產業應用”兩條腿走路。科技部此前已經表態,將把人工智能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新增長引擎,一方面要推動構建開放協同的人工智能創新體系,加快基礎理論研究和重大技術攻關,另一方面要推動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在重大應用場景中錘煉技術,升級迭代,培育市場。

    有專家認為,在人工智能基礎研究方面,我國雖起步較晚,但是近15年的發展速度全球首屈一指。與此同時,在人工智能產業應用方面,我國已進入全球第一梯隊。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數據統計,2022年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達5080億元,同比增長18%。有專家預測,2030年我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將達到1萬億元。

    廣闊的市場機遇,給行業大模型帶來了巨大的發展空間,這也對行業大模型產業鏈的生態協同,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要避免重復建設、資源浪費、數據孤島等情況的出現。

    去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支持平臺科技企業在引領科技創新中大顯身手。因此,平臺科技企業應發揮自身規模優勢,成為數字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主力,尤其是產業升級對于行業大模型的迫切需求,平臺型互聯網云廠商大有可為,可以為行業大模型建設提供助力。

    6月19日,騰訊云公布了關于其行業大模型的最新進展,將為產業客戶提供涵蓋模型預訓練、模型精調、智能應用開發等一站式行業大模型解決方案,助力構建專屬大模型及智能應用,并結合自身在算力方面的優勢,為模型訓練提供強大的支持和動力。目前,騰訊云已經在金融、政務、教育、傳媒等10多個行業,聯合企業打造了50多個行業大模型解決方案。

    此外,行業大模型作為一項新技術,在樂觀看待其發展和落地應用的同時,也要確保其安全、可控、可信和可靠。科技部副部長吳朝暉此前就指出,要加強大模型安全可靠、安全可信、隱私保護等技術研發,為大模型的治理提供支撐與保障。

    騰訊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首席執行官湯道生認為,對數據安全要求高的產業用戶選擇行業大模型,可以通過私有化部署,既讓數據得到有效發揮,同時又保障了數據權益和安全。

    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核心技術之一,行業大模型將成為驅動我國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也有望推動人類社會邁向更加智能的時代。在這一輪科技競爭中,參與行業大模型研發創新的各方主體,應發揮各自優勢,尤其是作為我國科技創新引領者的平臺型企業,更是要在算法、算力等方面實現突破,助力打造全球領先的行業大模型產品。(記者 操秀英)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