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緊握數智化機遇 充分發揮海洋產業后發優勢
    來源: 人民網 作者: 發布時間: 2023-06-09

    人民網北京6月9日電 (王海躍、王紹紹)“海洋產業具有后發優勢,可充分借鑒陸域成熟產業的技術成果,實現產業門類增加和產業結構優化。”寧波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寧波大學東海研究院副院長胡求光在接受人民網采訪時表示。

    據了解,每年的6月8日是聯合國確定的“世界海洋日”。數據顯示,我國是擁有18000公里大陸海岸線、11000個沿海島嶼以及300萬平方公里管轄海域的海洋大國,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充裕的資源稟賦為我國海洋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相較于陸域經濟,韌性更強、潛力更大、活力更足。

    海洋經濟具有哪些特征?胡求光認為,第一,具有廣泛性和綜合性:海洋經濟涉及到眾多領域,包括漁業、航運、旅游、石油等多個行業。第二,具有跨界融合性:海洋相關的不同領域之間相互關聯,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條。第三,具有地理分散性:由于海洋經濟涉及到大片水域,因此具有較大的地理范圍。第四,依賴自然條件的:海洋經濟的發展受到自然條件的限制,如氣候、水文等因素。第五,面臨環境保護問題:開發和利用海洋資源也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需要加強環境保護。

    胡求光表示,海洋生態產業當前還存在諸如生態損害嚴重、監管運行低效、技術瓶頸困境、社會關注不足等問題。她認為,可以從以下路徑去找到突破點:一是加強海洋生態環境的協同治理,即跨自然、行政、部門邊界的協同治理;二是構建陸海統籌的海洋生態產業發展監管體制,分別在中央和地方建立常態化的監測體系與統籌機構;三是推動海洋生態產業關鍵技術創新;四是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海洋生態產業建設。

    多年來,我國海洋產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有哪些成果?胡求光進行了舉例,比如全國首個實現集裝箱進出口全程操作無紙化、物流節點可視化的港口——寧波舟山港積極打造港口物流電商平臺,推進單一窗口、單證無紙化項目;廣東聯通聯合華為在陽江打造了全國首個“5G海洋專網+5G數字漁船”系統解決方案,漁政監管部門可以實時掌握告警信息、臺風路徑信息等實時生產作業態勢,及時監管漁船出海狀況……

    同時,當前是海洋經濟數智化轉型面臨調整的關鍵階段,挑戰重重。“中國海洋基礎研究多集中于對海洋物質、資源等的探究。但隨海洋污染問題加劇,在海洋環境保護、海洋生命保護和資源開發方面研究的薄弱開始顯現。”胡求光表示,未來提升海洋高質量發展深挖海洋經濟發展新動能,要依靠科技創新拓寬海洋經濟發展空間,積極探索海洋生態產業體系實現路徑,依托“一帶一路”推動海洋經濟對外開放,完善陸海統籌的空間規劃與治理體系,推動海洋產業協同集聚,互動發展,實現區域間共享發展成果。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