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1月4日電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連維良在第四屆中國城市信用建設高峰論壇上表示,“城市政府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最有條件、最有抓手、最能有所作為的一級政府,理應成為信用建設的中堅力量。隨著我國構建更加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信用環境成為城市的最重要競爭力。各城市政府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將信用理念、信用制度、信用手段與城市治理和服務的各環節深度融合,提升人民群眾和市場主體對信用的獲得感。”
連維良對全面推動信用建設與城市發展深度融合,提出五方面建議:
一是更加扎實推動“信易貸”。希望各城市政府能夠繼續做深做細這項工作,在國家和各地政府歸集的信用信息基礎上,發揮區域優勢,深入歸集地方特色數據,為金融機構提供更多維度的信用信息。同時,各地相關部門要進一步提升政策支持的含金量,綜合運用貸款貼息、補貼擔保費率、設立風險分擔補償基金等方式,盡量減少金融機構的后顧之憂。
二是更大范圍推動“信易+”工程。鼓勵城市政府創造更多的“信易+”場景,在醫療、養老、家政、旅游、購物、公共出行等領域為信用好的市民提供便利,將信用建設融入城市服務的方方面面,更大范圍釋放信用紅利。
三是更加精準推動信用監管。各城市要在充分運用公共信用評價的基礎上,結合城市特點優化信用評價指標,根據評價結果實施分級分類監管,將信用監管拓展到更多行業和領域。
四是更加堅決推動政務失信治理。各城市政府應該成為信用建設的表率,特別是針對政府和國有企業存在的欠薪、欠債、拖欠工程款等突出的政務失信問題,要以更加堅決的態度推動解決。要將政務失信治理作為深化融資體制改革、促進民間投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手段。
五是更加積極推動示范創建。我國開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區)評選以來,共評選出三批62個示范城市,為信用建設全局工作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此次第四批評選,全國各地熱情十分高漲,共有110個城市(區)遞交了申請。希望更多的城市參與到示范創建工作中來,從而優化營商環境,增強城市的軟實力。
據了解,第四屆中國城市信用建設高峰論壇于1月4日至5日在廣州、北京通過線上線下融合的方式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