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9月19日電 (記者車柯蒙)近日,全球監測和數據分析公司尼爾森IQ發布的報告顯示,盡管受疫情影響,實體零售行業承壓較大,但在中國快消品零售渠道結構中,線下實體零售仍占60%,線下實體零售展現出強勁韌性。
根據報告,2022年7月O2O渠道雖然占比僅為2%,但較2019年1月增幅51%。這不僅給中國經濟注入了新的增長活力,也給疫情下的實體零售帶來生機和信心。尼爾森IQ中國區董事總經理宋燁表示,“過去幾年中國零售行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革新、商品供應鏈逐步完善和物流配送服務的發展,零售企業在產品、消費場景,甚至管理等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革。”
同時,報告顯示,受疫情影響,人們的消費習慣和行為發生了改變。現代連鎖通路提供更優質的產品選擇(生鮮品類、自有品牌、新消費品牌);更豐富的購物體驗(方便快捷,場景化體驗,環境舒適);跨平臺(虛擬和實體)的價格及產品對比;O2O近場購物體驗、以及供應鏈的配送支持變得尤為重要。
此外,由于通路界限變得更模糊,傳統食雜店將迎來全面升級。根據尼爾森IQ研究顯示,E-POS系統在大型食雜店的滲透率從2019年的14%增加到2021年的18%,增速為24%,數字化支付更便捷;同時,2021年90%的大型食雜店擁有冷藏冷凍設備(2020年為86%)。此外,大型食雜店(大于40平米)銷售的平均品類數量從2019年的36個增加到2021年的43個,增長了19%;而由于部分電商巨頭拓展線下to B渠道,也促進了食雜店增加售賣網紅產品、進口食品等,進一步豐富了商品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