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息協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在京召開
盧時徹當選中國信息協會會長
2011年10月15日,中國信息協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名譽會長、原國家計委常務副主任陳先,原國家計委常務副主任房維中,國家發改委原常務副主任王春正;中國信息協會會長盧時徹,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彭森,工信部副部長楊學山,國家海關總署原副署長趙光華,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許善達,國家工商總局原副局長李東生,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壽波,海軍自動化研究所原常務副所長潘成文,國家發改委人事司司長孫霖,國家發改委辦公廳副主任高光前,國家發改委機關黨委副書記郭麗,商務部國際電子商務中心主任劉俊生,國家信息中心常務副主任杜平等出席大會。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彭森
國家發改委彭森副主任首先致辭,他代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對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
彭森指出,長期以來,中國信息協會為推動中國的信息化進程做出了重大貢獻。在“十二五”期間,希望信息協會在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為中國信息化作出新的貢獻。第一,組織有關專家學者,協助國家有關部門對“十二五”信息化有關的發展戰略及重大建設項目做深入的調研研究,做好參謀、咨詢和建議的工作。第二,中央九部委在關于公布行政系統中央單位評比達標活動保留項目的通告中,確定由中國信息協會舉辦中國信息化成果評選項目,這是給協會的一個很大榮譽,肯定了協會在這個領域的工作,希望協會抓住機遇,秉承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結合信息化推進工作,推廣信息化發展的新技術、新成果、新經驗。使這項活動達到獨立創新、促進交流和和諧發展的目的。第三,積極配合發改委、工信部等部委,做好推進信息化建設的工作。第四,積極為成員單位服務,為社會服務。
工信部副部長楊學山
工信部楊學山副部長在致辭中代表工業和信息化部對中國信息協會第五次會員代表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并對中國信息協會長期以來對工信部工作的支持和對中國信息化事業所做的貢獻表示誠摯的感謝!
楊學山指出,信息技術的應用和信息產業在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之后,發生了一些重大的變化。信息技術在教育、醫療、社會管理等各個方面,已經發揮了重大的作用,而且隨著技術應用的深化,還會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我國在信息技術、信息產業中發展的同時,也應該看到無論是技術的發展、產業的發展,還是應用的發展,如果放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這樣的目標之下來衡量,還有較大的差距。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在“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指引下,我們要探索走有中國特色的信息化的科學發展道路,使信息產業盡快的走向又大又強的道路,使信息技術應用對社會的發展做出更多的貢獻。中國信息協會聯系各個部門、各個地方,具有參與廣泛,代表各個方面的優勢,希望并堅信,中國信息協會一定能為走中國特色信息化發展道路做出更大的貢獻。
中國信息協會會長盧時徹
受第四屆理事會的委托,中國信息協會會長盧時徹作了題為《在競爭中求生存以創新謀發展》的第四屆理事會工作報告。
盧時徹指出,中國信息協會第四屆理事會是在前三屆理事會的工作基礎上開展工作的。前三屆的各位領導包括維中、春正,特別是陳先等同志為協會的創辦和發展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做出了很大貢獻。中國信息協會第四屆理事會自2005年元月成立以來,在春正、之鑫及發改委有關領導和單位的指導下,在創新的實踐中進行了摸索,取得了一定成績。在此,對所有關心、支持、幫助過協會的領導、部門、單位和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盧時徹認為,“十一五”期間,正值我國的信息化進程處于“從被動應對向自主發展轉變,跨越的可能與落伍的風險并存”的關鍵時期,這一特定的發展形勢要求“十一五”信息化規劃提出應對挑戰的新認識、新思路、新體制、新措施。外部環境的上述變化將對中國信息協會的體制改革產生深遠影響,也對第四屆理事會的工作方向和指導思想提出新的要求。第四屆理事會要站在體制創新的高度來認識自身的比較優勢和問題,選擇生存和發展的路徑,有步驟、有計劃地在實踐中發揮協會的職能,為探索行業社團體制改革做出應有的貢獻。為此,第四屆理事會將“在競爭中求生存”作為戰略主線,作為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期為協會的發展提供前提和基礎;將“以創新謀發展”作為不斷拓寬協會業務領域,穩定生存環境的動力,以引領協會向中介職能的完善化邁進,同時,及時提出并較好地實踐了由發展目標、發展戰略和內部管理體制改革構成的相對系統的發展思路。
盧時徹表示,盡管協會還面臨許多困難和問題,但總體上看第四屆理事會的工作思路是可行的、成功的。第四屆理事會通過目標導向,化解了矛盾,調動了人的積極性;通過實行責、權、利相統一的內部管理體制,逐步擴大盈余,完成初步積累,穩住了協會生存的陣腳;通過以人為本、關心職工生活,營造可寄托的和諧的群體氛圍,大大增強了協會的凝聚力;通過拓寬工作領域,廣泛聯合社會各界力量的創新活動,大大提升了協會的位勢,擴大了社會影響力。
在談到第四屆理事會的工作時,盧時徹從四個方面做了歸納歸納:一是依據中國信息協會服務信息化建設的根本宗旨,對本屆理事會圍繞電子政務、電子商務、信息安全開展的信息化規劃、展覽會、課題研究、培訓活動以及分支機構的建設等方面的工作進行梳理;二是從擴大國際合作的角度,對亞洲PKI論壇到亞洲PKI聯盟的改革歷程進行總結,推動國際國內信息化的良性互動;三是基于完善協會組織體制、增強協會發展能力的考慮,積極推進協會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四是注重思想建設,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
在談到第五屆理事會的工作時,盧時徹指出,第五屆理事會的任期將從本次會議開始至2016年。我們雖然很難對未來五年國際國內的政治經濟形勢做出準確的預測,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國的信息化建設正處于快速發展時期,必將取得重大的進展。中國信息協會需要更加冷靜地審視自身的生長階段和問題,更加腳踏實地地摸索下一步的發展路徑,更加慎重地選擇突破口、合理調配資源。
在談到第五屆理事會的工作思路時,盧時徹指出,我們在認真總結“十一五”的認識和實踐成果的基礎上,要進一步發揮背靠政府、聯絡各方的比較優勢,一方面要在“求生存”和“謀發展”的互動均衡中更加突出“發展是硬道理”的指導原則,“十二五”期間要逐步將工作重心從統一規則、建章立制轉移到拓寬業務范圍、確立中介職能的方向上來,通過發展協會的主流業務來激勵下屬部門的合作與凝聚,改善協會的生存條件;另一方面,協會在謀發展的思路上要更加突出為國家發改委服務,要千方百計地使協會成為發改委在信息化推進工作過程中的得力助手,從而在背靠發改委、面向市場的社會實踐中確立自身的使命和角色。
接著,盧時徹代表第四屆理事會向第五屆理事會提出有關工作重點的建議:一是以電子商務和“信息化成果評選”為切入點,探索長期可持續業務;二是規范管理體制、發揮整體優勢;三是穩定工作基礎,擴展服務領域;四是堅持以人為本,重視思想建設。
盧時徹最后說,2011年3月14日,在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提出,要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推進經濟社會各領域信息化。中國信息協會將在國家發改委的領導下,在有關部門和廣大會員的一如既往的支持幫助下,站在“十二五”的新起點上,為我國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信息化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中國信息協會副會長陳小虹作了《關于修改<中國信息協會章程>的報告》,副會長胡小明作了《第四屆理事會組織工作報告》,秘書長陳海陽作了《關于會費收支和管理情況的報告》。
工信部信息化推進司副司長秦海、商務部電子商務和信息化司副司長聶林海分別作了題為《關于“十二五”信息化規劃》和《創建電子商務示范城市的指導意見》的報告。
大會審議通過了《中國信息協會第四屆理事會工作報告》、《關于中國信息協會章程修改的報告》、《中國信息協會章程(修訂稿)》、《第四屆理事會組織工作報告》和《關于會費收支及管理情況的報告》;并審議通過了第五屆理事會理事、常務理事名單。
大會還選舉產生第五屆理事會名譽會長、會長、副會長、秘書長,通過推舉第五屆理事會顧問和特約副會長。陳先、房維中、王春正當選為中國信息協會第五屆理事會名譽會長;盧時徹當選為中國信息協會會長;周宏仁、杜平、杜鏈、胡小明、王長勝、李元香、劉俊生、宋彥耕當選為副會長;何德全等22名同志當選為特約副會長;魏禮群等22名同志當選為顧問;李元香當選為協會秘書長(兼)。
最后,盧時徹會長代表協會新一屆領導班子發表就職講話。
他說,今年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中國信息協會第五屆理事會的開局之年。“十二五”規劃為我們描繪了全面提高我國信息化水平的宏偉藍圖,也為中國信息協會提供了未來可能的生存空間和發展前景。為了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第五屆理事會必須認清形勢,明確任務,統一行動的步伐,在“十二五”規劃的引導下,力爭把協會的工作做大做實。
盧時徹認為,在“十五”、“十一五”信息化建設的基礎上,突破以“服務”為代表的重大發展需求是“十二五”信息化進程的主要特征。“十二五”所面對的基本矛盾是如何處理信息化的高速發展與規范化引導的關系,即如何使“發展”與“規制”良性互動,推動解決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所映現的各類問題。基于對發展形勢的這一判斷,可以認為“快速發展”與“規制建設”是“十二五”信息化建設的兩大主題。第五屆理事會必須依據協會的主客觀條件和實踐積累,圍繞著這兩個互動的主題設計發展的思路和原則,探索長期可持續業務,確立自身的生存之道。總的說,“十二五”期間中國信息協會要進一步發揮背靠政府、聯絡各方的比較優勢,要在“求生存”和“謀發展”的互動均衡中更加突出“發展是硬道理”的指導原則。要力爭在工作重心的轉移,業務領域的改革,管理體制的創新等方面取得戰略性的突破。初步確立起協會在經濟社會活動中的“中介服務”地位。
盧時徹指出,在工作重心的轉移上,“十二五”期間中國信息協會要逐步將工作重點由內部管理體制的改革轉移到生成主流業務,確立中介職能的方向上來。第五屆理事會要抓住兩頭:一頭是信息化快速發展的服務需求,從中歸納可能生成的業務和機會;另一頭是要千方百計使協會成為發改委和有關管理部門的得了助手,力爭在信息化的相關規劃、政策、法規制定和項目審理等環節的延伸過程中尋找角色,從而在政府和市場之間、規劃引導和發展需求之間承上啟下、尋找機遇,發揮協會的橋梁和樞紐作用。逐步生成中國信息協會所特有的中介品牌。在業務領域的改革上,“十二五”期間中國信息協會要逐步實現由部門業務的分散化向主流業務系統化的轉變。第五屆理事會要拓寬業務范圍,要突出辦大事,通過發展協會的主流業務來激勵下屬部門和分支機構的合作與凝聚。要抓住參與創建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和國家信息化成果評選等重大機遇,逐步將各下屬部門和分支機構以謀生為目的的各自獨立的分散化業務,納入到協會統一組織的“主流業務系統化”的軌道上來,從總體上改善協會穩定發展的條件。在管理體制的創新上,“十二五”期間中國信息協會要逐步嘗試由完善內部的財務管理向應對開放的資源管理的轉變。第五屆理事會一方面要進一步調整完善部門承包為主要特征的內管機制,使得統一財務、分類核準、規范責任、明確獎懲的管理規則進一步規范化、成熟化;另一方面,由于業務領域的改革必然導致管理體制的創新,第五屆理事會在電子政務、電子商務、信息安全等領域開拓主流業務的同時,重要的任務是同步考慮協會與主流業務各關聯主體的合作體制問題。努力摸索由內管體制向合作體制的過渡。管理的轉型是“十二五”期間協會取得戰略突破的重要標志之一。它意味著在協會的業務由分散向協同轉變的進程中,第五屆理事會必須突破原有的管理模式,使之由應對封閉業務向應對開放業務轉變,由單方內部承包管理向多方外部協調管理轉變,由年度財務的靜態管理向對人、財、物資源的動態調度的轉變。第五屆理事會必須適應形勢的變化,摸索自身發展的路徑,通過工作重心、業務類型、管理方式的全方位的調整和改革,力爭“十二五”期間邁出跨越性的一步。
來自中央國家機關各有關部門和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各省會城市、中心城市相關部門和信息協會、信息中心的負責同志,信息行業的各知名企事業單位和科研機構、大專院校、新聞媒體的負責人和代表,中國信息協會辦事機構和各分支機構的負責人和代表共260余人出席了本次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