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銀保監局發布風險提示:遠離校園不良網絡貸款侵害
    來源: 人民網 作者: 發布時間: 2022-03-16

    人民網北京3月15日電 (記者羅知之)記者從北京銀保監局獲悉,隨著開學季到來,大學生們的消費需求高漲,一些不良網貸趁虛而入,如果不注意辨別容易上當受騙,致使個人資產和信譽受損,甚至因惡意催收導致嚴重后果。北京銀保監局提示廣大學生,準確識別不法分子典型套路,遠離校園不良網絡貸款侵害。

    套路一:網絡平臺“零息”貸款陷阱。一些互聯網小額貸款機構和科技公司合作,通過“日息低”“零利息”等虛假宣傳,誘導大學生過度消費,導致部分大學生陷入高額貸款陷阱。其實,所謂“零利息”并不等于零成本,往往還有“服務費”“手續費”“逾期計費”等各類隱性成本,此類宣傳故意模糊實際借貸成本,產品綜合息費率水平可能很高,且一旦逾期還會產生高額費用。

    套路二:網絡平臺惡意催收。部分大學生在非正規的互聯網平臺貸款后,一旦逾期未還款,自己和身邊的家人朋友可能遭受短信、微信、電話的騷擾,以及侮辱、恐嚇、威脅及暴力催收。此外,網絡平臺可能采取冒充公檢法催收等形形色色的手段惡意催收,極易引發一系列家庭和社會問題。

    套路三:注銷“校園貸”陷阱。一些不法分子冒充互聯網平臺客服,利用非法渠道獲取的個人信息,在電話中準確報出大學生的姓名、身份證號、貸款、家庭住址等信息。在大學生放松警惕后,不法分子謊稱根據國家相關政策需要緊急配合注銷校園貸賬號,否則會影響個人征信、產生高額滯納金等,其最終目的是誘騙大學生在貸款平臺貸款后將資金轉至騙子賬戶。

    套路四:“元宇宙”“區塊鏈”網絡陷阱。目前網絡上出現一些“小游戲”,假借“元宇宙”“區塊鏈”等概念進行炒作,宣稱“邊玩游戲邊賺錢”“投資周期短、收益高”,誘騙學生通過兌換虛擬幣、購買游戲裝備等方式進行投資,甚至誘騙無經濟基礎的學生向網絡平臺貸款用于投資,最終卷款跑路。

    對此,北京銀保監局提示,要理性消費“不亂貸”,美好青春不負債。要合理借貸要正規,莫把“假李鬼”當成“真李逵”。合理發揮借貸產品作用,樹立負責任的借貸意識,不要過度依賴借貸消費,更不要“以貸養貸”“多頭借貸”。若確有借錢需求,要選擇正規金融機構、正規渠道獲取金融服務。可通過撥打金融機構官方客服電話或前往金融機構營業網點進行咨詢辦理。切不可輕信不法分子的詐騙誘餌,讓校園不良網絡貸款鉆空子。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