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廈門自貿片區:數字賦能,跨境貿易更便利
    來源: 福建日報 作者: 發布時間: 2022-02-10

            坐在由數臺顯示器組成的工作臺前,通過屏幕觀察,偶爾調整一下手柄,吊具精準抓起集裝箱,穩穩放到指定的場箱位上……一系列動作一氣呵成。剛剛結束的春節假期,是廈門港海潤碼頭完成全智能化改造的第一個春節。與往年高空作業的春節加班不同,今年,碼頭的工作人員坐在遠控中心和人工智能并肩作戰,就能輕松完成集裝箱船舶裝卸任務。

      作為全國首個傳統碼頭全智能化改造項目,上月,海潤碼頭全流程智能化改造項目迎來試投產。整個春節假期,海潤碼頭連續接待8艘10萬噸級以上的大船,正是智慧化的應用為碼頭保持國際一流的作業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撐。

      數字賦能是廈門口岸營商環境優化提升的一個縮影。為解決廈門口岸普遍存在收費主體和收費項目多、跨境貿易成本高、通關時間長、港口作業流程復雜等問題,廈門自貿片區打出系統性、集成化的提效降費促便利組合拳。

      “我們通過市場陽光收費、行業協同規費、智慧服務提效信用紅利護航等方式,全面減少港航物流企業的運營成本,提升口岸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廈門自貿片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發揮制度創新優勢,廈門自貿片區高質量建設廈門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整合條塊監管資源,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此外,全面推廣“提前報關”模式,創新試點進出口貨物“卸船直裝”、國際航行船舶供水檢驗檢疫“開放式申報+驗證式監管”、進口分撥集裝箱便捷監管等新模式,大力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

      2021年,廈門關區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分別為28.97小時和1.61小時,較2017年底分別壓縮73.59%和92.78%,均位于沿海主要口岸前列,整體通關時間提前完成國務院“比2017年底壓縮一半”的要求。

      如今,一個個“首創”“率先”正在激活廈門口岸的創新活力——全國首創基于區塊鏈驗真技術的海運費境內外匯劃轉支付應用場景,實現海運費支付全流程線上辦理;首創全流程綜合物流信息查詢服務,進出口企業隨時隨地掌握物流通關狀態;在全國率先實現空運運單“一單多報”,簡化企業信息的重復錄入,縮減紙面單證交接所產生的人工成本和時間成本……

      2021年,廈門跨境貿易指標在國家發改委開展的全國營商環境評估中連續兩年獲評全國標桿,在“中國十大海運集裝箱口岸營商環境評測”中連續三年獲最高評價,22項跨境貿易改革試點經驗在全國復制推廣。(記者 廖麗萍 通訊員 周瑩))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