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個月,數據驅動“新型終端”駛上新賽道
    來源: 解放日報 作者: 發布時間: 2021-12-28

    ■智能網聯汽車,正從工業品,加快轉變為“新型終端”。數據積累和驅動下,汽車的人工智能“大腦”將不斷釋放潛能,算法軟件不斷迭代更新,為消費者持續創造新的體驗和價值

    ■傳統車企以往憑借的優勢是發動機、變速箱、底盤“三大件”;但在新的賽道上,車企已完全將云計算與大數據、人工智能、芯片算力等作為“技術底座”

    2021年行將收官,昨天夜里,一批造型前衛的智能汽車組成車隊,駛過上海熱門商圈,構成一道迎新的靚麗風景。

    接下來的兩個多月里,誕生于上汽集團臨港智能工廠的智己L7,將在全國9個城市開展類似巡游。“這不是為了吸引眼球。”智己汽車CEO蔣峻介紹,此次巡游,根本目的是為了給智能汽車預熱它的“數據引擎”。

    傳統汽車工廠下線后,已是完全定型的產品,只待交付到消費者手里。但這次,新款汽車下線,卻像應用軟件一樣被命名為Beta版(測試體驗版)。

    這些新車已完全符合在公開道路上駕駛的法律法規要求,具有完備的安全性,交付給系統測試用戶后,將在真實環境下,開啟數據驅動智能汽車的優化過程。

    傳統汽車開發周期約為36個月,國內造車新勢力開發一款新車平均也需2至3年。智己汽車從立項到首款車型下線,只用了22個月。千方百計搶進度,一方面為了搶市場——不到兩年全國新能源車市場占有率翻了10倍;另一方面為了搶時間——為下線后的巡游測試留出更多的時間,適應智能汽車全新的開發模式。 下轉◆6版

    (上接第1版)智能汽車工程師介紹,兩個月里的巡游中,將通過9個城市的真實場景數據,精調用戶觸點和產品軟件系統的智能化性能;同時對產品的感知系統、域控制器軟件、人機交互等進行最優標定。“真實場景下的數據反饋,將用來優化升級后續交付車輛。這與傳統汽車開發、生產模式大相徑庭。”工程師表示。

    一次獨特的“巡游路試”,折射出汽車產業技術和產品變革又到了新的階段。如今的智能網聯汽車,正從工業品,加快轉變為“新型終端”。數據積累和驅動下,汽車的人工智能“大腦”將不斷釋放潛能,算法軟件不斷迭代更新,為消費者持續創造新的體驗和價值。

    2020年,上汽集團、阿里巴巴、張江高科三方斥資百億元,共同打造智己汽車。當時的“百億工程”,便是基于這一邏輯。現在推出智己L7 Beta體驗版,數據驅動產品體驗,重新定義智能汽車開發流程,亦是這一邏輯的體現。

    “22個月里,寫了2.9億行代碼。”智己汽車聯席CEO劉濤表示,曾經傳統車企切入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賽道,憑借優勢仍是發動機、變速箱、底盤“三大件”;但在這個“百億工程”中,車企已完全將云計算與大數據、人工智能、芯片算力等作為“技術底座”。

    智己汽車傾力打造數據工廠,通過數據回收、數據處理、模型訓練評測和OTA(空中下載),幫助汽車實現智能升級,從而在物理引擎之外,為汽車添加一個虛擬引擎。

    對于汽車本身,智己通過革命性的電子電氣架構跨域融合技術,從底層打通整車各個控制域,從智能駕駛、智能座艙、底盤等大型車載域系統,到車載攝像、智 能燈光、無線充電等小型功能模塊,皆可升級;FOTA每3個月更新一次,SOTA實現隨時更新。

    22個月的開發過程中,參與“百億工程”的不只是三大股東。上汽集團介紹,寧德時代、Momenta、地平線等國內領先的電池、算法、芯片企業,都是智己汽車的合作伙伴。以Momenta公司為例,今年這家自動駕駛頭部企業剛剛獲得寶馬、奔馳、通用等汽車巨頭投資,而上汽正是其初創時的領投者。

    與優秀者同行之外,上汽還在內部孵化新興力量。目前,上汽已在集團內形成20家“科創小巨人”,22個月里眾多不同領域的“小巨人”聯合攻關,約3000名軟件工程師通過“大會戰”,確保整車軟件系統和智能體驗高質量落地。

    “我們將通過智己汽車這樣的智能網聯終端產品,以用戶為中心,加快新賽道布局,推動上汽集團向高科技企業全面轉型。”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表示。記者 徐蒙 俱鶴飛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