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搶抓機遇 推動大數據產業發展邁上新臺階
    來源: 人民郵電報 作者: 發布時間: 2021-12-03

    習近平總書記10月18日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我國要充分發揮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大數據產業作為新興戰略產業的重要組成,是激活數據要素潛能的關鍵支撐,是加快經濟社會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重要引擎。推進大數據產業發展是構建我國新發展格局的有力推手、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動力引擎、是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的戰略選擇。

    近日,工信部印發《“十四五”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圍繞推進“十四五”時期的總體要求、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作出全面部署。其中,技術創新、產品服務、基礎設施、數據安全等內容是大數據產業發展的重要環節。我們要主動謀劃、加快發展,推動我國大數據產業發展邁上新的臺階,為數據強國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加強技術創新搶抓產業發展的自主權

    當前,圍繞大數據關鍵技術的理論體系不斷發展,充分利用高校、科研單位、創新型企業間的合作與實踐,進一步推動產學研用一體化協同創新;大數據技術圍繞數據采集、存儲、計算、傳輸、管理、應用、安全等全生命周期的體系架構趨于成形,推動形成以應用為導向的大數據產品和解決方案的新型技術服務模式;大數據技術應用逐步從互聯網、金融、電信等具備數據資源優勢的領域向其他傳統行業擴展并賦能,助力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推動智能制造、數字政府、智慧社會發展,加強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規劃》提出,要“重點提升數據生成、采集、存儲、加工、分析、安全與隱私保護等通用技術水平”,并著重強調“十四五”期間要加強技術的自主與融合。一方面,指出應提高關鍵技術的研發能力,提升自主基礎軟硬件的底層支撐能力;推動自主開源框架、組件和工具的研發,發展大數據開源社區,培育開源生態。另一方面,強調應促進前沿領域技術的融合,推動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并通過利用技術創新和融合對產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改造。

    提升我國大數據技術水平,需要著重從以下幾方面突破。一是全面梳理技術發展現狀,厘清我國技術優勢與劣勢,做到“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二是改革技術研發項目立項和組織實施方式,強化需求導向,培育發展大數據領域技術轉移機構和技術經理人,提高技術轉移專業服務能力。三是加快人才培養和引進,鼓勵高校優化大數據學科專業設置,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吸引大數據人才回國就業創業。

    優化產品服務提高關鍵領域的競爭力

    首先,目前我國圍繞“數據資源、基礎硬件、通用軟件、行業應用、安全保障”的大數據產品和服務體系初步形成,在全國遴選出338個大數據優秀產品和解決方案以及400個大數據典型試點示范;其次,產品支撐能力不斷提升,咨詢服務、評估測試等服務保障體系基本建立;再次,數字營商環境持續優化,電子政府在線服務指數躍進世界領先梯隊;最后,產品和服務的生態體系持續優化,一大批大數據龍頭企業快速崛起,初步形成大企業引領、中小企業協同、創新企業不斷涌現的發展格局。

    《規劃》提出,要“堅持產業鏈各環節齊頭并進、統籌發展,圍繞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系統布局,生態培育,加強技術、產品和服務協同,推動產業鏈現代化”,旨在通過打造新型的產品和服務模式,構建穩定高效的產業鏈。“十四五”時期將重點打造高端產品鏈,提升產品的異構數據源兼容性、大規模數據集的采集效率,推動高性能存算系統和邊緣計算系統研發,打造專用超融合硬件解決方案,推動多模數據管理、大數據分析與治理等系統的研發應用。此外,將著重創新優質服務鏈,圍繞數據清洗、數據標注、數據分析、數據可視化等需求,加快大數據服務向專業化、工程化、平臺化發展。

    提升我國大數據產品和服務水平,需要著重從以下幾方面突破。一是統籌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推動資源配置市場化,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二是加強資金支持,加大對大數據基礎軟硬件的研發投入,鼓勵政府產業基金、創業投資及社會資本。三是創新大數據服務模式和業態,發展智能服務、開發運營一體化等新型服務模式,圍繞診斷咨詢、架構設計、系統集成、運行維護等綜合服務需求,培育優質大數據服務供應商。

    完善基礎設施打牢行業賦能的奠基石

    當前,數據基礎設施的內涵正在從傳統的數據中心逐漸向數據要素主要生命周期延伸,包括數據采集傳輸、數據存儲計算、數據流通交易、數據創新應用等方面。我國正在形成較為完整的數據基礎設施體系。圍繞數據采集傳輸,布局有5G、千兆光網以及工業互聯網、車聯網、智能管網等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圍繞數據存儲計算,除了數據中心外,邊緣數據中心、高性能計算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等正成為數據存儲計算環節的重要發力者;圍繞數據流通交易,數據共享開放平臺以及數據交易平臺是數據流通市場化的重要承載體;圍繞數據行業應用,工業大數據平臺、金融數據平臺等已釋放出卓著能效,是數據行業應用不可或缺的重要平臺。

    《規劃》提出,要“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推進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建設,強化算力統籌智能調度,建設若干國家樞紐節點和大數據中心集群”。“十四五”時期,數據基礎設施不再只關注區域層面數據中心的建設布局及技術要求,而是注重全國一體化體系與整體統籌調度,其產業基礎屬性愈加鮮明,也正成為大數據賦能行業的核心抓手。

    提升我國大數據基礎設施能級,需要著重從以下幾方面突破。一是聚焦數據采集傳輸,高水平建設5G和千兆光網,推進工業互聯網、智能管網、車聯網等物聯網規劃布局,夯實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二是順應一體化態勢,加強全國數據中心布局的統籌協調,優化數據中心布局。三是梳理區域層面算力需求,統籌高性能算力與人工智能算力的協同建設與調度,統籌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四是把握數據流通與數據行業應用,打造共性能力平臺,科學布局數據流通及應用基礎設施。

    保障數據安全筑牢數字經濟的防火墻

    當前,大數據的安全保障能力正在由傳統網絡安全領域向數據安全領域延伸。以《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的頒布實施為代表,國家、行業、地方各層面接連出臺多部數據安全法律法規,我國數據安全的頂層框架和責任體系正在逐步健全;工信部、網信辦以法律法規為基礎,相繼開展了多項安全審查整治行動,對多款違法違規的產品應用進行處罰和要求整改,形成“構建數據安全治理體系,提升企業數據安全水平”的行業共識;以安全廠商為主的一批大數據安全技術產品應運而生,身份認證、權限管理、密鑰管理、數據脫敏、數據審計、內容識別等安全技術極大提升了風險預防、感知和處置能力。

    《規劃》提出,要“強化大數據安全頂層設計,落實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標準”,“支持重點行業開展數據安全技術手段建設,提升數據安全防護水平和應急處置能力”,旨在通過安全保障體系的健全與落實完善我國安全機制,為數據安全產業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提升我國數據安全防護能力,需要著重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是強化大數據安全頂層設計,構建完善的法規政策及標準體系,為數據安全建設提供保障;二是加強數據安全技術及產品研發應用,提升數據安全產品供給能力,推動數據安全產業發展;三是推進數據跨境安全管理、數據安全監測平臺等重點領域的建設,提升風險監控及溯源分析能力,強化數據安全管控體系構建。

    * * * 

    數據已成為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圍繞數據服務為主的大數據產業也成為當今時代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其發展速度之快、輻射范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我們要站在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高度,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價值引領、基礎先行、系統推進、融合創新、安全發展、開放合作”為原則,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發揮大數據特性優勢,夯實產業發展基礎,構建穩健高效產業鏈,打造繁榮有序產業生態,筑牢數據安全保障防線。全行業應沿著《規劃》的指引,調動多方資源、匯集各界力量,全面主動發力,為打造數字經濟發展新優勢,建設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提供有力支撐。(作者: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余曉暉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