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 家:引導數字經濟健康發展需要處理好四大關系
    來源: 國家信息中心 作者: 發布時間: 2021-11-03

    近年來,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加速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數字經濟成為國民經濟最強勁的增長極,2005年到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從2.6萬億元增長到39.2萬億元,年均增速高達19.8%,數字經濟占GDP的比重從14.2%提升至38.6%,穩居全球第二大數字經濟體。與此同時,數字經濟在發展中也逐漸暴露出互聯網平臺壟斷、資本無序擴張等問題,亟須根據數字經濟發展趨勢和規律處理好四項重大關系,推動數字經濟健康發展。

    首先,處理好促進發展與監管規范的關系。引導數字經濟健康發展,既要有立規建制的一手,突出競爭政策基礎地位,強化“兩個毫不動搖”、“三個沒有變”的市場預期管理,健全市場準入制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公平競爭監管制度,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監管體系,實現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全領域監管,也要有重拳出擊的一手,劃定紅線底線,糾正和規范發展過程中損害群眾利益、妨礙公平競爭的行為和做法,防止平臺壟斷和資本無序擴張,依法查處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

    其次,處理好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系。引導數字經濟健康發展,要充分認識數字經濟發展最大的底氣是實體經濟,我們擁有全世界門類最齊全的工業體系,擁有一大批“專精特新”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要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推動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利用互聯網新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改造,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發揮數字技術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

    再次,處理好開放合作與自立自強的關系。引導數字經濟健康發展,既要深化對外數字服務貿易與電子信息制造國際分工合作,更關鍵的是要在科技自立自強上挺起腰板,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討不來、買不來的,要牽住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充分利用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新型舉國體制優勢、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既要打好補短板的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甩掉“卡脖子”問題,又要打好揚優勢的領跑型前沿基礎技術攻堅戰,在量子信息、光子與微納電子、網絡通信、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領域構筑“非對稱”技術優勢,全面增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真正迎來數字時代科技自立自強的根本性轉變。

    最后,處理好擴大需求與優化供給的關系。引導數字經濟健康發展,既要從需求側入手,充分利用國內大市場、暢通國內大循環,更要從供給側發力,推動產業鏈供應鏈補鏈固鏈強鏈,加快制定數字經濟領域“斷供”的風險預警與預案,推動數字經濟基礎產品進口來源多元化與國產替代化,實施數字經濟基礎產業再造工程,在類腦智能、量子信息、衛星互聯網等前沿科技和產業變革領域,組織實施未來產業孵化與加速計劃。

    (作者:胡擁軍 王丹丹  原文刊發于2021年10月21日《經濟參考報》并略有調整,是國家信息中心2021年青年人才基礎研究課題《數字經濟對就業與收入分配的影響研究》階段性成果。)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