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在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來臨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對老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代表黨中央祝全國老年人健康長壽、生活幸福。
據第4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6月,中國老年網民達1.23億。現在,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已在逐步適應社會發展變化,通過“觸網”來滿足物質和精神生活需要。因此,互聯網場域中的“養老”,更要體現“智慧性”和“前瞻性”,不能僅僅停留在“養”這個基礎需求層面,還要考慮“享”這個高質量需求層面。
由“智慧養老”到“智慧享老”的需求轉變,不僅是社會理念的進步、全社會對老年人持續關注和關愛的正面回應,也是老年人對幸福晚年生活的現實要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每個人都有老去的一天,年輕一代此刻的用心與付出,益處不僅體現在祖父輩身上,也會在將來延續到自己身上。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不僅是國家戰略,也是每一個中青年需要關注和積極參與的現實問題。實現“智慧享老”目標,關鍵在于破解“數字鴻溝”難題。
當前,我國很多公共服務類網站及移動互聯網應用對老年人來講存在界面交互復雜、操作不友好等問題,使得老年人在使用相關應用時處處碰壁。要消弭“數字鴻溝”,首先得讓老年人便捷掌握智慧化設備,并能樂在其中。因此“適老化”改造就顯得尤為重要。
2021年6月22日,浙江杭州,一位老人在手機端適老化服務平臺學習防范網絡電信詐騙相關知識。圖/視覺中國
2020年,國務院辦公廳、工信部先后發文,對運營商、互聯網行業等要求進行適老版、關懷版、無障礙版本改造,包括App增設“適老版”等,目的是在全社會范圍內為老年人打造友好的網絡環境。這也對互聯網企業和互聯網應用開發設計者提出新要求,在源頭設計上就應把老年群體考慮進去,讓老年人對互聯網新應用沒有距離感,更好地融入互聯網新生活。
對于已經能夠熟練使用手機互聯網應用的老年“自由族”而言,互聯網不僅為他們的老年生活增添了快樂,更發揮了其自身的價值。借助短視頻平臺,不少老年人圈粉無數。
江敏慈請孫子豆豆幫忙注冊了一個B站賬號,在簡介里寫著:“聽說年輕人都在玩B站,我也想做UP主。”
比如,B站UP主90歲江敏慈老人,分享的成長故事深受青少年歡迎,3個月圈粉27萬;“阿木爺爺”因榫卯視頻走紅海外,總觀看量已超2億......還有很多農村青年不僅在身邊陪伴老人,還讓老人們走到視頻前成為主角,與廣大網友分享農耕勞作、特色美食制作、傳統文化表演等,傳遞滿滿正能量,不僅展示了老人的各種“絕技”,更展示了原生態、煙火氣的大美中國。
可見,“智慧享老”為老年生活提供了諸多可能性。互聯網平臺應抓住政策機遇,設計針對老年人的應用和平臺,把老年群體吸引過來,給老年人提供展示風采的機會,讓他們老有所樂,老有所用。
這也提示我們在建設養老服務體系、健康支撐體系時,要充分考慮“智慧化”因素,緊跟互聯網發展趨勢,充分鼓勵智慧社區建設,打造智慧舒適養老生活圈。此外,可以發動社區、駐村干部、老年大學、志愿者等參與進來,不定時對老年人進行培訓,讓老年人緊跟社會發展趨勢,及時享受到時代發展成果。
相信在“智慧享老”長效機制的有效運行、廣大中青年的廣泛參與下,越來越多的老年群體能主動參與和融入社會發展之中,感受到社會的進步和善意,并從觸網過程中獲得認同感、歸屬感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