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山河巨變,中國通信業今非昔比。1971年10月,第26屆聯合國大會決定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一切權利,第二年恢復了中國在國際電信聯盟(ITU)的所有權利。此后的50年,我國逐漸從技術受益者轉變為技術貢獻者,逐漸躋身國際電聯主力軍團和第一方陣。如今,我國牽頭制定的國際標準數量占比超過國際電聯同期發布標準的1/3,我國行政村通光纖和通4G比例均超過99%,在消除數字鴻溝方面創造了世界奇跡。
在近期舉辦的國際電聯高級別研討會上,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作為1G到5G移動通信標準演進的親歷者和參與者,以及拓展全球數字連接的引領者,展望了未來進一步推動技術標準化和經濟社會數智化的發展方向。
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桂清:
建議ITU推動國際間更深更廣泛合作
當前,全球將近一半的人口還沒能享受到互聯網,寬帶連接的基礎設施建設與目標還存在很大的差距,在數字化運用方面,包括社會保障、教育、醫療、健康、安全、綠色低碳與實現可持續發展還有很大的鴻溝。
長期以來,中國電信培養了一批活躍在ITU-T的標準化人才,全面跟蹤未來網絡、云計算、網絡管理、網絡安全、物聯網等技術領域的標準化研究。在云網融合方面,中國電信在SG13和SG11上牽頭制定了多項標準建議書;在數字化轉型方面,中國電信在SG16和SG20上牽頭制定了機器視覺、智能化制造、智慧安防、物聯網相關的標準建議書。
當前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方興未艾,但國際組織也存在地域化、碎片化等問題,ITU作為聯合國的機構是全球參與度最廣泛的電信組織,未來在連接世界方面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對此有三點建議:
一是建議ITU支持和促進搭建云網寬帶的產業合作平臺,更緊密地開展云、網、端的產業鏈對話交流和合作,增強技術協作,統一共識,統一標準,協同發展,推動全球云網融合、信息基礎設施的創新和發展。二是建議ITU加強新技術領域的標準布局,在綠色“雙碳”、6G、量子通信等新興技術領域盡早開展標準化研究工作。三是建議強化國際平臺的優勢,加強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間的合作交流,推動在新技術研究領域形成共識,進一步提升在通信領域的技術引領作用。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副總經理高同慶:
將全面啟動6G潛在技術標準化工作
自加入ITU的20年來,中國移動緊跟ITU的腳步,如今已成長為全球網絡規模最大、客戶數量最多,品牌價值和市值排名前列的電信運營商。中國移動是IMT-2020 5G技術和標準體系的主要倡導者和建設者,在全球范圍率先啟動網絡標準化的研究,承擔了網絡和系統工作組以及多個課題組的報告人,主導推進了5G、網絡需求和架構、5G行業專網融合、天地一體化、網絡智能化和數字孿生、算力網絡等多個技術方向的標準化工作,有力促進了5G和未來網絡標準體系的構建。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移動聯合產業合作伙伴SPN技術標準推進團隊,向ITU-T提交了面向5G承載的SPN技術建議,通過4年團結協作,共提交300余篇提案。在2020年9月ITU-T SG15全會上,SPN三大核心技術標準獲得通過,標志著SPN整體原創技術作為ITU-T下一代傳送網技術體系已經正式確立,為全球5G承載提供了技術指引。
站在21世紀第三個10年的起點,中國移動將重點依托ITU各個研究組,以及網絡2030量子信息、自制網絡等焦點組,廣泛凝聚共識,全面啟動6G潛在技術標準化工作,著力孵化極致性能、虛實結合、確定服務、泛在連接、算網一體等技術組,為推動人類社會進入更加廣泛、更加深刻的數智化時代貢獻新力量。
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梁寶俊:
軟、硬協同推動信息社會可持續發展
當前,數字經濟在全球經濟中的比重已經超過43%,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增速穩居第一。但也應清醒地看到國家和地區之間、城鄉之間數字鴻溝仍然存在,有待從軟、硬兩個方面去消除。
中國聯通在工信部的指導下,積極參與了ITU-T在標準制訂、基礎設施建設、普惠服務方面的工作。在網絡基礎設施等硬件方面,以及制度、數字素養,特殊群體關懷等軟件方面,中國聯通為消除數字鴻溝、促進信息社會可持續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要使信息通信帶給人們更多紅利,就需要讓人民群眾“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中國聯通按照國家有關部署,積極參與了電信普遍服務,過去五年,移動網絡流量的平均資費下降了95%,2020年面向中小企業的資費又下降了15%。目前正通過共建共享使5G加速向鄉鎮一級覆蓋,光纖通信已到達30多萬個行政村。
一直以來,中國聯通積極參與ITU相關活動,在ITU-R頻譜資源方面和ITU-T標準化方面,中國聯通積極參與了光傳輸、區塊鏈、網絡共建共享工作,近十年主導或者聯合主導了ITU國際標準共100多項,其中主導項近70項。下一步,中國聯通將圍繞6G、網絡軟件化、網絡智能化、云網融合等方面繼續深化與行業伙伴的合作,共同消除數字鴻溝,為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