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盟致力打造先進芯片制造“生態系統”
    來源: 新華網 作者: 發布時間: 2021-09-26

    《經濟參考報》9月24日刊登陳斌杰撰寫的《歐盟務實“補芯”英特爾強力投入》。文章摘要如下: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日前表示,歐盟將推出一項“歐洲芯片法案”,以建立先進芯片制造“生態系統”,確保歐洲芯片供應安全,并為突破性的歐洲技術開發新市場。

    業內人士估計,全球芯片供需缺口或達20%至30%。行業報告指出,歐洲半導體的全球市場占有率,從三十年前的44%已經降低到目前的9%,2025年將繼續降低到8%。

    此外,歐洲芯片生產高度依賴亞洲和美國的晶圓代工廠。據統計,2020年僅有55%的歐洲芯片在歐洲本土制造。同時,意法半導體、英飛凌和恩智浦等歐洲芯片領軍企業近五年來把九成以上的晶圓廠都設在歐洲以外。

    這迫使歐盟決心改變歐洲對芯片生產長期投資不足的局面,以巨額補貼吸引芯片巨頭在歐洲設廠。

    英特爾首席執行官格爾辛格9月初宣布,未來十年將在歐洲投資800億歐元發展汽車芯片制造業務,包括新建兩個汽車芯片制造廠。

    歐洲本土公司在芯片領域也有大動作。6月7日,博世投資10億歐元在德累斯頓修建的晶圓工廠正式落成。這家工廠將主要為自動駕駛和電動汽車等提供芯片。

    對于如何實現半導體產業的復興,歐洲內部產生了關于兩種路徑的討論。第一種是斥巨資建造超級晶圓代工廠,努力實現2納米制程工藝突破,在技術上占領全球芯片產業高地;第二種是根據歐洲本身工業結構,繼續將汽車半導體和工業半導體兩個細分市場視為產業重點方向,以實現上述領域芯片的自給自足。

    目前來看,歐洲主要芯片企業都傾向于第二種選擇。在制造用于高端電腦、手機和其他設備的最先進工藝芯片方面,歐洲大陸的本土產業大多不打算與亞洲和美國的大型企業正面交鋒。英飛凌、恩智浦、意法半導體專注于為汽車、航空航天和工業自動化等行業提供解決方案。

    德國英飛凌首席執行官萊因哈德·普洛斯認為,歐盟在制定工業政策時,應注重發揮歐洲制造業的傳統優勢,并在此基礎上拓展極限,而不是貿然踏入新領域。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