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仿生機器人為觀眾講解物理知識、安保巡邏機器人隨時探測場館安全情況、智能消殺機器人噴出“水霧”對環境進行消毒……記者在2021世界機器人大會現場看到,各類機器人已經被廣泛應用于人們的生產生活當中,并且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據統計,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蓬勃發展,連續8年穩居全球第一。隨著社會各行各業智能化需求的持續釋放,機器人的應用也愈加泛在化,由工業向醫療、教育、餐飲等行業拓展延伸。機器人產業正日益成為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機器人助力傳統產業智能化發展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推進,機器人被譽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深刻改變著制造業生產方式。
目前,我國工業機器人已在47個行業大類129個行業中類中得到廣泛應用。當前智能制造深入發展,工業機器人已成為智能工廠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化協同制造讓柔性化生產線變成了智能工廠中的“剛需”,工業機器人就是柔性生產線上的主要生產力。在“機器人﹢工業互聯網”創新展示區,記者見到基于工業互聯網+數字孿生的工業機器人應用。展示臺上,機械臂的操作流程都被數字孿生技術投射在電子大屏幕上,生產線上的情況一目了然。在安川首鋼的“支架”智能化生產線上,只見幾只機械臂“揮舞”不停,配合默契,不一會就完成了產品的生產工作。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以工業機器人為核心的智能制造系統為有效提高制造業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和能源消耗提供了堅強支撐。機器人技術的應用也加快了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升級的步伐。
在農業、煤礦等應急管理領域,機器人技術與傳統生產裝備結合,催生出農業耕作、煤炭采掘、防爆巡檢、應急救災等專用機器人化智能裝備。記者來到工業機器人展區,一個酷似“大黃蜂”的消防機器人吸引眾多觀眾駐足。據工作人員介紹,它在消防救火時水流量可達120升/秒,水柱高度可達95米,可以連續不間斷工作16個小時以上,是滅火救災的有力幫手。
面對各行業智能化改造升級的現實需求,機器人技術與人工智能、大數據、5G、智能傳感等技術深度融合,為更多行業和場景提供了解決方案,行業應用也逐漸向家具、實體、冶金、建筑、紡織、鑄造、鍛造、陶瓷衛浴等傳統行業延伸。機器人的應用還有效解決了勞動密集型企業用工難的問題,以及惡劣環境、高風險作業等行業痛點問題。
機器人成為人類生活“好幫手”
如今,機器人正廣泛應用于人們的生活,可以說,機器人化的智能裝備已無處不在。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清潔消毒機器人、無接觸室內配送機器人發揮了重要作用,廣泛應用于餐廳、酒店、醫院及隔離點等場景,有效保障人們健康安全。在機器人醫療專區,北京和利康源有限公司工作人員為記者介紹了全自動核酸提取工作站。全自動的核酸提取工作站解放了醫療人員的雙手,核酸提取工作從人工的1.5~2小時縮短至60~90分鐘,不但有效降低了醫療人員被感染風險,而且結果更加可靠,助力精準抗疫。
機器人應用于醫療行業,助力醫療水平邁上新臺階。記者看到一位工作人員坐在操作臺前,操作著一旁的四只機械臂在“剝雞蛋皮”。巨大的機械操作臺與易碎的雞蛋形成強烈反差,原來這是一臺腔鏡手術機器人。“這是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全產業鏈可控的國產腔鏡手術機器人,目前已經在上海長海醫院臨床泌尿科進行應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經過大數據統計,運用了手術機器人之后,醫生醫療水平有了顯著提高,普通醫生也可以駕馭高難度的手術。
在醫療康復領域,外骨骼機器人、護理機器人、康復機器人等創新產品不斷涌現,已成為應對人口老齡化等問題的好助手。在餐飲、酒店等服務行業,無人配送機器人更是屢見不鮮。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據了解,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在牽頭制定“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加快推動機器人產業發展,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