皚皚雪山、茫茫林海、戈壁沙漠、大石山區……在廣袤的中國大地上,曾經無數邊遠山區人民的音訊“與世隔絕”,互聯網發展成果“進不去”,作物收成“出不來”。
電信普遍服務是消除數字鴻溝的關鍵環節,也是城鄉人民共享數字中國福祉的重要基礎。2015年,工信部與財政部共同啟動電信普遍服務試點,決心用最短的時間啃下我國農村及偏遠地區通信網絡建設的“硬骨頭”,將寬帶網絡、移動信號以最快的速度延伸至高原、深山、叢林、盆地的每一個角落。
截至目前,七批電信普遍服務試點已累計支持全國13萬個行政村光纖網絡建設和6萬個農村4G基站建設,我國行政村通光纖和通4G比例均超過99%,已通光纖行政村平均下載速率超過100Mbps。這張城鄉“同質同速”的精品網,見證了無數閉塞山村“一步千年”的跨越,讓不同收入、不同民族、不同年齡的老百姓一道步入了數字信息社會,享受數字經濟紅利。
七批試點筑起“城鄉同速”精品網
“十三五”之初,我國尚有5萬個行政村未通寬帶,15萬個行政村寬帶接入速率不足4Mbps。2015年年底,我國貧困村、“三區三州”、西藏通光纖比例分別為62%、26%和4%,城鄉存在較大“數字鴻溝”。這些貧困地區大多道路艱險閉塞、自然條件惡劣,電信基礎設施建設成本高,建設難度大,用戶分散且消費能力較低,市場機制失靈,亟需創新工作機制,加快補齊農村網絡基礎設施短板。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工信部聯合財政部深入研究,結合我國實際,提出了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自2015年起,連續七年組織實施電信普遍服務試點,先后支持了13萬個行政村光纖網絡建設和6萬個農村4G基站建設。
騏驥千里,非一日之功。電信普遍服務試點項目,大多是十多年村通工程剩下的難啃的“硬骨頭。”有的偏遠地區一個村就幾戶人家,而且戶與戶之間相距很遠,電信企業建網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也收不回投資成本,更談不上盈利了;有的未通村處于山大溝深地區,網絡設施完全要靠人工肩挑背扛,建設運維成本非常大,有時還有生命危險。
在貴州省畢節市長春堡鎮水營村,蜿蜒的山路常年泥濘難行,修建基站的設備從山下搬運到山上,只能通過一條隱秘的羊腸小道向上爬,2公里山路,要足足走幾個小時,稍不留神就可能摔下山坡。2020年10月,20余名鐵塔基層員工不分晝夜,咬牙堅持,關鍵時刻展現了通信人的擔當。“因為路程長、工期短,山路陡峭,馬匹在運輸過程中病倒的情況經常出現,但最終還是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超常規完成了基站建設。”中國鐵塔畢節市分公司通信發展部負責人毛斌告訴記者。
水營村通上寬帶網絡,是我國通信行業推進電信普遍服務的一個縮影。在地方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鼎力支持下,經過各地通信管理局和基礎電信企業共同努力,無線信號以最快的速度遍及我國廣袤土地上的每一個角落,推動全國行政村通光纖、通4G比例均超過99%。經測試,已通光纖試點村平均下載速率超過100Mb/s,與城市基本實現“同網同速”,貧困地區通信難等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電信普遍服務創出奇跡。
成績來之不易,要堅守好、鞏固好。工信部基于當前建設情況,不斷加強謀劃,統籌部署,將推進“全國未通寬帶行政村動態清零工作”列為2021年電信普遍服務工作的主要目標之一。在去年2次全面摸排的基礎上,今年6月,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再次組織各地通信管理局系統摸排,并組織有關單位通過電信普遍服務大數據管理支撐平臺認真比對核實,全面梳理全國未通寬帶行政村情況,建立未通寬帶行政村清單,梳理完善工作臺賬,逐一擬定工作舉措,實行掛圖作戰,扎實推進實施,確保2021年底前實現動態清零。
“建用并舉”讓鄉村居民幸福“滿格”
得益于近幾年實施的電信普遍服務試點項目,信息技術逐漸融入鄉村生活的每個場景,農村地區能夠和城市一樣,第一時間獲取新信息、新技術,改變著老百姓的點點滴滴。
在青海省海東市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積石小學,授課視頻里先進的理念與新鮮的知識讓孩子們瞪大了雙眼,而這樣的授課方式在幾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如今,網絡授課已經是常規課程,學校還新增了計算機課程。這里的老師授課已離不開網絡,學生們也因網絡學習掌握到了更多知識,“網絡+教育”帶來的變化越來越深。
為了讓鄉村百姓切實享受到網絡帶來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工信部堅持“建用并舉”,確保老百姓用得上、用得起,更要用得好,支持基礎電信企業降低資費水平,對全國建檔立卡的貧困戶開展精準的降費,推出了給予通信資費五折優惠等措施,針對貧困家庭學生推出了特惠流量包、免費用寬帶等精準幫扶措施,惠及師生超過6800萬。
據貴州省通信管理局副局長郭智翰介紹,2018年1月起,貴州通信管理局倡導各通信運營企業針對全省2760個深度貧困村,實施建檔立卡貧困戶通信資費三折優惠政策。2020年3月,調整完善了建檔立卡貧困戶通信資費優惠政策,2760個深度貧困村內建檔立卡貧困戶仍然執行三折優惠,其他建檔立卡貧困戶執行五折優惠,優惠期將延續到2021年底。
為更大程度發揮已經建好的寬帶作用,工信部會同相關部門大力推進“互聯網﹢”應用發展,推動各類信息應用進村入戶,讓農村黨建、各類社會服務走近老百姓身邊,持續擴大和升級農村地區信息消費;并面向農業農村重點領域,遴選出“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百事聯城鄉一體化電子商務及信息服務平臺”等新型信息消費示范項目,穩步推進農村電商等新業態發展壯大,豐富農村產業生態。
如今,果園管理、水果銷售、村務信息、辦證辦事......安徽省宿州市碭山縣的農民可以足不出戶,體驗數字技術為生產生活提供的便利,手機成了新一代農民的“新農具”,數據成了農民們的“新農資”。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的空前活躍,讓農業農村農民與城市的聯通無限接近,鄉村興旺變得有“質”更有“智”。(作者:齊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