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教育陷入“內卷”,AI有辦法解決嗎
    來源: 科技日報 作者: 發布時間: 2021-07-30

    進入信息社會,學校教育體系依然還停留在工業社會,是造成教育“內卷”和教育焦慮的根本原因。教育體系應順應數字革命的需求,進行一場新的變革。

    ——李永智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

    “教育是未來10年人工智能最重要、最具前景的應用場景之一,人工智能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將引起教育的根本性變革。”華東師范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錢旭紅在近日舉行的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教育主題論壇上表示。

    隨著智能技術的加速廣泛應用,人工智能已不再是一種單純的技術手段,而是推動教育整體變革的內生變量和重要動力。據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杜玉波在論壇上介紹,當前我國基本建成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中小學互聯網接入率從2016年底的79.37%上升到100%,98.35%的中小學擁有多媒體教室。

    從工業時代到信息時代,教育要數字化轉型

    “進入信息社會,學校教育體系依然還停留在工業社會,這是造成教育‘內卷’和教育焦慮的根本原因。”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李永智在論壇上指出,教育體系應順應數字革命的需求,進行一場新的變革。

    從工業時代到信息時代的教育,在理念上,從培養大規模、標準化、同質化的勞動者,變革成為每一位學生提供最適合的教育;在體系和模式上,原來工廠式的學校體系正走向未來個性化的終身學習體系。

    “教育的數字化轉型不是簡單的、技術手段的革新,而是從工業社會進入信息社會的必然選擇。”李永智說道。

    他介紹,上海教育數字化轉型以5G新基建為基礎,以校級的數字基座為節點或者關鍵點,以教育教學模式改革為核心,通過數字素養提升教育評價改革、教育資源建設。

    李永智指出,校級數字基座是上海教育數字化轉型中最核心、最關鍵的節點。校級數字基座為所有的教學、教育應用提供數據服務、認證服務、基礎功能服務、開發環境服務以及開發工具,推動更多的教師和教育專家參與到教育教學應用的開發中,相當于為每一個學校建立一個操作系統,通過操作系統可以實現數據的打通、應用的打通。

    告別“不分輕重”,發展有溫度的智能教育

    與工業、金融、通信、醫療等領域相比,教育與人工智能的融合仍相對滯后,更重要的是,它與其他各行各業人工智能的應用有著本質不同。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院長、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袁振國表示,“其他行業的人工智能技術基本都是面向市場或者產品的,教育的核心和對象都是人。”

    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提出利用智能教育解決現有教育實際需求的努力方向:通過完善智能化的基礎設施,抑制數字鴻溝所引發的馬太效應,普遍提高信息化能力,提升算法的透明度和可解釋性,保障最廣大學生的利益;借助于人工智能的力量實現大規模個性化教育,特別是要大力研發智適應學習技術。(侯樹文  王 春)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