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云三號“黎明星”成功發射!中國氣象局:系全球首顆民用晨昏軌道氣象衛星
    來源: 人民網 作者: 發布時間: 2021-07-05

    人民網北京7月5日電 (記者李楠樺)據中國氣象局消息,7月5日07時28分,被譽為開啟新征程的“黎明星”風云三號E星搭乘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推動我國氣象衛星應用進入成熟發展階段。

    三星組網

    有效提高和改進全球數值天氣預報精度和時效

    據介紹,風云三號E星作為我國第二代極軌氣象衛星,是全球首顆民用晨昏軌道氣象衛星,也是第19顆風云系列氣象衛星,將與在軌的風云三號C星和D星組網運行,我國也因此成為國際上唯一同時擁有上午、下午、晨昏三條軌道氣象衛星組網觀測能力的國家。

    三星組網后,每6小時可為數值預報提供一次完整全球覆蓋的資料,有效提高和改進全球數值天氣預報精度和時效,對完善全球對地觀測系統具有重要意義。

    風云三號E星搭載了11臺儀器,其中3臺儀器為全新研制,7臺升級改進,1臺業務繼承。E星可實現對三維大氣、洋面風場、夜間微光、太陽和電離層等多種要素的監測,將增強天氣氣候、大氣環境和空間天氣監測分析能力。

    “風云新丁”

    完善和豐富我國現有氣象業務觀測體系的“黎明星”

    中國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莊國泰指出,繼風云四號B星成功發射后時隔一個月,風云氣象衛星大家族又喜添一位新成員,這是我國氣象現代化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各單位要扎實做好風云三號E星在軌測試工作,精密組織、精誠合作,盡早發揮風云三號E星應用效益。

    風云氣象衛星工程總指揮,中國氣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于新文表示,風云三號E星將進一步提升我國天氣預報預測、氣候變化應對、氣象防災減災、生態文明建設、空間天氣預報預警等各應用層面的能力和水平。“它是完善和豐富我國現有氣象業務觀測體系的黎明星,是助推氣象現代化高質量建設的標志星,也是提升風云氣象衛星國際影響力的國際星。”

    中國氣象局風云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楊軍表示,風云三號E星設計壽命由5年提升至8年,有利于最大限度挖掘和適度擴展衛星平臺能力,提高載荷的可靠性、穩定性和探測精度,可充分發揮衛星應用效益。

    此外,風云三號E星地面應用系統針對新載荷、新搭配,建立了新的算法和處理方法,在規模、性能、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上均有大幅度提高。

    升級換代

    極軌氣象衛星交出厚厚的一摞“成績單”

    據中國氣象局介紹,從風云一號A星到風云三號E星,極軌氣象衛星升級換代,技術指標與世界先進水平相當,我國氣象衛星技術已邁入世界先進行列。

    風云一號A星標志著我國結束了依賴外國氣象衛星數據的歷史;風云一號C、D業務星在軌運行壽命達到6年5個月和10年;在2008年和2010年成功發射的風云三號A星、B星是新一代極軌氣象衛星,其衛星主要載荷數量從風云一號的1個增加到11個,分辨率達到百米量級,實現紫外、可見光、紅外和微波的全譜段觀測,代表著我國氣象衛星技術邁入世界先進行列;風云三號E星則是全球首顆民用晨昏軌道氣象衛星,將填補我國第二代極軌衛星的觀測空白。

    極軌氣象衛星交出了厚厚的一摞“成績單”,贏得廣泛好評。它可開展臺風、暴雨等災害性或高影響天氣以及森林草原火災、積雪等地表環境的監測服務,為各級氣象部門開展防災減災氣象保障服務提供技術支撐。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