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6月28日電(楊有宗、談瑞)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工業機器人行業出現應用場景拓寬、替代人工加速等趨勢。在剛剛結束的第27屆上海國際加工包裝展上可以看到,隨著我國制造業加速轉型升級,包裝物流等行業工業機器人需求加速增長。
適應彈性化訂單,包裝行業機器人自動化進程提速
針對加工包裝行業人工成本高、效率需進一步提升、柔性化生產需求等行業新變化,包裝機器人行業迎來較快發展。
在第27屆上海國際加工包裝展機器人與自動化展區,李群自動化展位展示了兩款消費品加工與包裝應用機器人。其中,“AP異型小包食品分揀裝箱”配有吸盤夾治具,能滿足企業對異型小包食品進行快速和精準裝箱的需求,為企業智能化提供了更多可能。另一款“日化瓶分揀理料線”,可以使生產線占地面積較傳統生產線節省50%。
李群自動化創始人兼董事長石金博說,對于部分制造業企業以及食品企業來說,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企業產業自動化進程。“疫情讓部分海外訂單需求波動較大,這意味著企業的用工需求也隨之波動,如果實現自動化,可以更好地適應這種情況。”
一家食品企業負責人舉例稱,受疫情影響,海外訂單忽多忽少。“最多的時候,企業員工一度擴張到2000人,但海外訂單需求波動大,訂單萎縮時,這2000多員工就顯得成本很高,這就需要加速自動化改造。”
根據相關機構統計,全球工業機器人安裝量由2009年的6萬臺增長到2019年的37.3萬臺。其中,2018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安裝量增速放緩至6%,2019年進一步下滑,主要原因是全球尤其是亞洲地區汽車、3C等幾個主要購買機器人的行業銷量增速放緩,放緩了相關企業固定資產投資。
德邦證券分析稱,自2013年起,我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2018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達15.4萬臺,全球銷量占比達36%。2013年至2018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年銷量復合增速達33%,明顯高于同期全球復合增速19%的水平。全球各大知名機器人品牌如發那科、ABB爭相在我國建立生產基地。
工業機器人應用前景廣闊
從機械結構來看,工業機器人主要包括垂直多關節機器人、SCARA機器人、協作機器人及DELTA機器人。
工業機器人被設計為不同的形態,主要是為了適應不同應用場景。據相關機構統計,2020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中,上述四種類型的工業機器人占比分別為63%、30%、4%、3%。
工業機器人從汽車工業起步然后滲透一般工業,2020年我國非汽車領域的應用占比超過70%。
受勞動力成本提升、原材料價格波動等因素影響,制造業對快速生產和交付的自動化需求持續增加。在焊接行業,由于煙塵、弧光、金屬飛濺及工作環境等因素影響,行業面臨招工難、用工難、效率低、焊接質量不穩定等問題,自動化需求更為迫切。
“1萬立方米的球罐,直徑達到26米,壁厚達到34毫米以上。往往需要40個工人焊幾個月,才能把這個球罐焊接完成。”博清科技首席執行官馮消冰說,對于這種大型工件焊接,除效率低外,還存在焊接不穩定、工人工作環境差等問題。因此,焊接機器人應用前景廣闊。
在小負載焊接領域,國產工業機器人的重復定位精度、臂展距離與海外著名品牌產品相近,但在最大速度上仍存在一定差距。
此外,有業內人士認為,國產工業機器人在部分標準上仍有較大提升空間。“比如在食品包裝機器人行業,我國一些企業的產品能滿足食品安全標準,但要求相對低了些,一些高端企業在傳送帶材料方面則要考慮耐磨、抗菌、容易清洗等因素。”石金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