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一輪信息革命的到來,金融行業已成為實踐數字化轉型的焦點,在這個數字技術應用最為迫切且深入的領域中,技術供給已成為推動行業發展的重要一環。而技術供給的重要攻關課題,在于技術自主的基礎創新,要想把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亟需加強基礎軟硬件的協作和創新,為數字中國打造扎實、可靠的算力底座。
數字經濟是發展新引擎,算力成發展源動力
回顧人類歷史,每個時代的經濟結構都各具特色。而每一次經濟結構的調整,實際上都是發展引擎的變更。隨著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的不斷深入,數字經濟已然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如今,各行各業都已全面開啟數字化轉型,社會生產生活的不斷鼎革正在一點一滴重塑世界格局與產業秩序。
從產業數據上看,數字經濟的增長速度是普通經濟的3.5 倍,投資回報率更是非數字經濟的 6.7 倍。數字經濟正在經歷高速增長、快速創新,越來越廣泛地影響著其他經濟領域。我們可以感知到,一個以計算能力為基礎,萬物感知、萬物互聯、萬物智能的智能化數字經濟世界,正在加速到來。
面對這樣的變化與發展,全球信息數據總量爆炸式增長,算力自然而然地成為影響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要素。一方面,傳統摩爾定律的失效,讓單一IT架構無法滿足激增的算力需求, 對算力的合理利用和不同計算單元的協作變得日益重要;另一方面,多元化的場景應用和不斷迭代的新計算技術,推動計算和算力不再局限于數據中心,開始擴展到全場景。計算逐步超脫工具屬性和物理屬性,演進為一種泛在能力,實現新蛻變。
可以說,在數字經濟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新引擎的今天,算力已然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源動力。
金融安全關乎國家安全,技術自主是重中之重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在帶來經濟爆發式增長的同時,數字經濟也擴大了企業網絡的風險面,對安全合規有著嚴格要求的金融行業更是首當其沖。而在疫情常態化時代,各類風險疊加,金融行業的安全也被提到更重要的地位。
金融安全作為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平穩發展的重要基礎。2017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提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2020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更明確指出,要健全金融機構治理,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打擊各種逃廢債行為。
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必須多措并舉、統籌監管。當前,我國金融信息科技領域,特別是基礎軟硬件層面,依然存在著依賴國際廠商核心技術,自主品牌不大不強的現象。僅以銀行業為例,受制于核心基礎技術的短板,幾十年來,中國銀行業與國際廠商形成了深度綁定,無形之間建構起的依賴關系,對系統性風險防控提出了巨大挑戰。
加強關鍵技術創新應用,提升金融“數字韌性”
眾多挑戰之下,“十四五”規劃為金融業的未來發展注入了確定性和新活力,并且特別提出要大力推進金融業信息化核心技術安全可控,維護金融基礎設施安全,加強關鍵數字技術創新應用,聚焦高端處理器、操作系統、人工智能關鍵算法等。就在今年4月人民銀行召開的2021年科技工作電視會議上,高標準構建金融信息基礎設施、加快新一代人民銀行骨干網絡、數據中心和“央行云”建設,提高金融信息基礎設施管理水平等提上議程,成為行業時下的熱門課題。
深挖穩定發展的護城河,需要大力提升金融“數字韌性”。在這個概念中,“延展性”與“穩定性”是理解的兩大維度。
“延展性”,指的是以IT基礎設施高效地支撐金融業務創新需求,保持金融產業的創新擁有源頭活水。比如在移動支付時代,海量金融交易數據需要極高的并發量支撐,而對人群畫像、財務能力甄別等過程則依賴于AI能力。考慮到更多形式的金融業務創新需求,產業必須保證IT架構具備高度的靈活性。這就意味著只有基于原生云、5G、AI等技術搭建的算力和聯接平臺才能滿足需求,而這背后考驗的,正是計算能力和聯接能力。
而“穩定性”,指金融系統的搭建必須保證穩定。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的運行不僅直接影響經濟建設進程,更是關系著社會福祉。構建新金融體系不僅有助于更好的服務企業,實現降本增效,更為重要的是打造底層穩定的系統,是整個金融系統的基礎性保障。能不能擁有獨立自主的知識產權,是否擁有原創的根技術,成為衡量穩定性的重要指標。
作為這些技術的領先者,華為的鯤鵬、昇騰等面向通用計算和AI計算的多樣性算力,加持領先的5G能力,能支撐高并發、大帶寬的用戶聯結和業務處理需求,不但可以支持金融機構的云轉型,構建新的聯接能力,更能幫助金融機構提升敏捷和創新能力。
如上所述,行業需要持續的、創新的、全棧的計算平臺和產業生態來構建數字金融時代的核心競爭力,加速金融科技的創新。金融機構的急迫需求也是各大廠商的歷史性機遇。金融行業需要的不再是以前的“外包”,而是數字化建設的積極賦能者,與行業一起融合共生,打造更加強大、系統的解決方案,更適應未來的新價值,這樣各大廠商才能與金融機構組成牢不可破的共同體。
近年來,鯤鵬計算產業聚焦金融行業生態,積極推動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與創新。在軟件與行業應用方面,充分發揮“賦能”理念,服務于上層的基礎軟件以及行業應用的遷移,共同為金融客戶打造穩定、安全、可靠的解決方案。
創新技術滿足新需求,構建金融行業新生態
如今,顛覆性科技創新排浪式涌現。面對日新月異的金融創新,需要對金融數字化實現全面的轉型升級。在充分挖掘數字經濟的條件下,信息技術創新可以滿足金融在體驗、服務、業務上的新需求。在金融信息基礎設施層面,要進行建設基于具有自主創新“根技術”的底層信息技術。根技術是實現中國基礎軟件產業跨越式發展的核心,是解決操作系統、數據庫等基礎數據問題的核心所在。根深才能葉茂,構筑基礎軟件根技術是中國基礎軟件的必由之路,是搶占未來跑道的關鍵。
作為全球領先的ICT技術廠商,華為聚焦在CPU、操作系統、數據庫、NPU、AI框架等五大根技術的創新投入,堅持“硬件開放、軟件開源、伙伴使能、人才發展”計算生態戰略,提供最強算力,打造基于鯤鵬的基礎軟硬件生態、行業應用軟件生態以及開發者生態,使能包括金融業在內的千行百業。
其中,基礎創新所需的全棧軟硬件“根技術”,如鯤鵬及昇騰相關基礎硬件、openEuler操作系統、openGauss數據庫、MindSpore AI計算框架,以及鯤鵬應用使能套件BoostKit與鯤鵬開發套件DevKit,這些自主化根技術能全方位賦能金融行業基礎創新需求,助力金融機構實現云轉型,構建新的聯接能力,提升系統敏捷性和業務創新升級。
以鯤鵬計算產業為例,正是基于鯤鵬處理器的基礎軟硬件設施、行業應用及服務,涵蓋從底層硬件、基礎軟件到上層行業應用的全產業鏈條,方能夠為金融業復雜、大并發的需求提供有效支撐;openGauss源于十多年市場的充分錘煉,有領先的高性能、高安全、高可用、易運維等內核能力,助力金融行業加速數字化轉型,促進金融產業發展和生態繁榮;頂尖開源項目openEuler順應技術發展變革創新的要求,為業界提供了一個支撐多樣性計算的操作系統平臺,金融客戶運用基于openEuler商業發行版本的操作系統創造更大的商業價值,加速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基礎軟硬件廠商通過開源技術創新,將共同打造繁榮社區和健康生態,不斷推動創新發展促進金融生態繁榮。
基于根技術的IT基礎架構的底層,方能保證金融的穩定可持續發展。根技術不斷迭代與創新,進而才能孵化出更多的金融行業應用場景解決方案。傳統金融機構聯合國內更多算力整機伙伴、操作系統伙伴和數據庫合作伙伴,能夠發現更多需求,擴大應用場景,創造新價值,推動金融產業跨越式發展。鯤鵬計算產業生態,能夠全面承接金融行業基礎創新需求,從產業鏈角度賦能金融,以核心“根技術”包括高性能鯤鵬處理器以及配套基礎軟件,使其在大數據、分布式存儲、Arm原生應用等領域具備顯著優勢。
金融產業的數字化轉型之路,不僅需要敏捷的技術創新能力,同時還需要廣泛的生態空間去運用和釋放這些能力,讓每一個金融企業都成為真正的“超級生態中心”。隨著金融基礎技術不斷創新發展,未來的金融基礎設施底座將會日益穩固,構建起金融行業新生態、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