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寧夏圍繞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把工業互聯網作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基石,把數字化轉型作為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抓手,進一步加快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步伐。
突出兩個融合發展模式取得新突破
融合發展是現代產業發展的顯著特征和重要趨勢,也是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途徑。寧夏堅持專業分工和產業融合并行共進,加快推進工業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快工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
突出“兩化”融合。出臺《自治區關于加快“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實施意見》,從平臺建設、融合應用、保障支撐等方面,提出了18條政策措施。組織實施工業互聯網平臺及應用試點項目28個,建設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示范項目6個,建成國家級工業互聯網應用體驗推廣中心,實現600多家企業上云、千臺設備聯網,寧夏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55%以上、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50%以上,智能制造能力評估工作經驗在全國推廣,從企業到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取得突破性進展。
突出“兩業”融合。著力提高先進制造業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水平,制定《關于促進5G網絡建設發展的實施意見》,推動三大運營商與國能寧煤、寧夏京能等企業合作,打造了一批5G﹢工業互聯網、5G﹢遠程運維等5G應用示范場景;開發和引入620個工業APP,“全流程虛擬鑄造系統解決方案”等兩個工業APP在全國推廣,18個大數據產業試點示范項目順利實施,產業發展植入強大互聯網基因。積極應用制造﹢服務新模式,累計培育認定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40家、自治區工業設計中心3家,服務型制造有力促進產業融合化發展。
把握三個環節轉型升級躍上新臺階
寧夏牢牢把握平臺建設、應用改造、服務保障三個環節,加快推動結合區域經濟發展的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
牢牢把握平臺建設環節。聚焦技術創新突破和產業應用共性問題,全力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在冶金、裝備、化工等重點行業,建成4個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40余個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銀川備值、共享裝備、維爾鑄造、如意服裝等8個平臺入選國家制造業“雙創”平臺。組建了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企業首席信息官(CIO)俱樂部和工業互聯網專家咨詢委員會,與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建立了合作關系,引進了樹根互聯、朗坤智慧、浪潮軟件等工業互聯網服務商,面向產學研用協同發展的多層次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正在形成。
牢牢把握應用改造環節。大力實施以智能改造為引領的四大改造(結構改造、智能改造、綠色改造、技術改造),加快工業向高端、智能、綠色方向轉型,推動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每年滾動實施100個技術改造項目,重點推動傳統制造業設備智能化、生產自動化、管理信息化,在全國率先完成了規上企業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評估,寧煤煤制油、隆基寧光、吳忠儀表、銀川隆基硅等8家企業入選國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截至目前,寧夏培育智能工廠24家、數字化車間38個、機器人推廣應用項目24個;綠色園區10家、綠色工廠60家、制造業領先示范企業45家;“專精特新”企業1014戶,23家企業躋身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新業態新模式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
牢牢把握服務保障環節。堅持把數據作為關鍵生產要素,加快發展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為產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有力保障。目前,寧夏大數據與軟件企業達到500多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40家,形成了銀川經開區育成中心、銀川中關村創新中心、中衛云基地等聚集區,建成亞馬遜、美利云、中國移動、中電科等6家大型數據中心,寧夏服務器總裝機能力達50萬臺,上架率達到60%,軟件和信息技術企業聚集效應正在形成。2020年,寧夏軟件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3.6%,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0.3個百分點。
構建四大體系賦智賦能再開新局面
寧夏將從創新、應用、產業以及安全四個方面,全面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
加快構建工業互聯網產業創新體系。實施科技創新突破行動,依托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等研發平臺,加快繪就十大產業數字化轉型路線圖,每年選取2~3個制造業重點領域,開展揭榜掛帥科技攻關,力爭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形成一批重大創新成果。加快建設各類數字化創新平臺,每年培育3~5家自治區技術創新示范企業。
加快構建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體系。以突破行業共性關鍵技術為重點,建設一批工業互聯網平臺,并推廣應用。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雙向發力,搭建工業互聯網優質服務商資源池和培育標桿應用企業,宣傳推廣標桿企業應用案例,讓企業“有樣可學”。組織資源池服務商與企業精準對接,開展智能化改造“一對一”入戶診斷,幫助企業摸清找準改造中的短板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加快構建工業互聯網產業支撐體系。實施智能制造推廣應用行動,在企業內部,加快新型傳感器、數字儀器儀表、智能設備的集成應用,建設人機物互聯互通的閉環系統;在企業外部,全向打通基于大數據、網絡化支撐的上下游供應鏈和銷售鏈,構建全產業鏈體系。在重點行業、企業、關鍵共性環節和應用場景,打造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工業APP。
加快構建工業互聯網安全保障體系。堅持管理與技術并重,構建技術、管理、服務一體化的工業互聯網安全保障體系,完善平臺安全評估、信息共享通報、重大事件應急指揮等工作機制,推動信息安全檢查常態化、制度化。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安全技術,推進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建設與創新應用,創新工業互聯網安全態勢感知平臺應用模式,為工業企業提供安全防護服務。(寧夏回族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