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公司開始從線上走向線下,開始線下實體門店運營。此前,關于線下門店“難以盈利”和“重資產”的質疑一直存在。互聯網公司到底該不該開線下店?
巨頭企業開拓線下門店成風
近兩三年,線上線下融合已成趨勢,在更多的行業可以看到。盡管2020年線下店受到疫情沖擊,但逆勢開線下門店成為了不少巨頭互聯網公司和傳統消費品牌的新選擇。
2020年以來,不管是電商頭部平臺京東、互聯網生態企業小米,還是國際知名的傳統運動消費品牌斯凱奇等,一邊強化了線上業務的重要性和數字化業務轉型,另外,也在同步開拓新門店。
比較典型的公司包括一直追求輕資產運作的小米,據《中國企業家》報道,2020年6月開始,小米開啟了創業十年來最激進的一輪線下渠道變革。
為什么越來越多的巨頭企業開線下店?有分析指出,其一是線上市場已到天花板,需要尋找線下增量市場;其二試圖搶占更多線下渠道市場份額;其三促進服務鏈條完整性,這些原因加速巨頭企業布局線下市場。
如何開一家不虧損的線下店
越來越多互聯網公司加入線下競爭,如何盈利是重點。以中國最大的二手消費電子產品交易和服務平臺——萬物新生集團(愛回收)為例, 2021年初數據顯示,該機構門店幾乎全部盈利,打破了關于線下門店“難以盈利”的質疑。5月29日,該機構正式遞交IPO招股書,擬于紐交所上市。據公開報道,目前其全國門店數量達800家。以北京五環內某核心商圈門店為例,前期投入僅需7萬(人民幣,下同),每個月運營成本在3萬左右。
從調研情況來看,運營一家不虧損的線下店需要具備良好的盈利模型。一方面,門店一般選址在城市人流量大的商業中心,客流量大;其次,門店面積小,人力成本相對會低一些。另外,具有業務復合的特點的門店更具優勢,除了主營業務外,還可以為用戶提供其它增值服務……這些是線下門店不虧損的關鍵秘訣。
“輕運營”優勢越發凸顯
看似“重”的門店體系,卻實現了“輕運營”。據分析,輕運營,在投入上,表現在門店面積、人力投入“輕”;在運營模式上,則直接和其線上線下融合的商業模式相關。
相對線上高價購買流量和投入廣告來說,門店運營“低成本”優勢越發明顯。當下,流量見底、獲客成本難度升級和用戶忠誠度難打造是企業獲客困境。而門店運營屬于高精準度服務,以極低的獲客成本就能獲取精準需求流量以及極高的流量轉化率,這是門店運營的獨特優勢。綜合來看,隨著行業大數據加速積累,數據化運營逐漸成熟,門店體系將逐步形成規模效應,優勢將越發凸顯。
“互聯網公司要去做門店,那是又苦又累,還被認為很蠢的事,基本沒有人認可。”愛回收創始人陳雪峰接受媒體采訪時曾透露。而現在,從精品中古店始遍地開花的日本,到二手奢侈品中古店開始大面積增加的中國一二線城市,都顯示了線上二手交易平臺開線下門店已經成為趨勢。
越來越多互聯網公司開始往城市商圈鋪線下門店,早年被詬病的線下門店模式已被同賽道公司效仿。如今,線下門店賽道正等待著更多企業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