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隨著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和新應用的快速發展,數據中心作為經濟社會運行不可或缺的數字底座,在強力推動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的同時,在全國各省區市呈現出“遍地開花”的發展態勢。與此同時,數據中心產業發展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各省區市如何兼顧效率提升與能耗降低而實現高質量發展成為面臨的重要課題。近日發布的《數據中心產業發展指數(2021)》,從發展規模、發展質量、發展環境等不同維度評價了全國31個省(區、市)的數據中心產業發展情況,為業界提供了數據中心產業發展的全新視角,為各省(區、市)數據中心產業發展規劃、政策引導提供了有力支撐。
乘政策東風“央地協同推進”局面形成
數據中心產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從國家到地方以及主管部門的政策引導與支持。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數據中心產業,國家、各地政府、主管部門通過實實在在的舉措大力推動產業發展,已形成“央地協同推進”的政策環境。
近年來,數據中心產業規模高速增長,近5年年均增速超過30%。截至2020年年底,我國在用數據中心機架總規模超過400萬架。數據中心供給結構逐步優化,新建數據中心,尤其是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逐漸向中西部以及一線城市周邊轉移。產業綠色發展穩中向好,PUE持續降低。數據中心總體利用率穩步提升,數據中心網絡互聯質量不斷提升,互通效率不斷提升。
目前,數據中心產業發展已形成“央地協同推進”的政策環境。
工業和信息化部(以下簡稱“工信部”)作為行業主管部門頻頻出臺有力推動數據中心發展的產業政策。2017年8月,工信部發布《關于組織申報2017年度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的遙歌通知》,首次將數據中心納入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創建的范疇,并提出本年度優先支持。2019年、2021年,工信部滾動組織第二批、第三批數據中心類的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創建。與此同時,工信部從2017年開始每年滾動發布《全國數據中心應用發展指引》,引導各區域數據中心供需對接、提升應用水平。
新基建為數據中心發展注入新動能。2020年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明確指出“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速度”。2020年4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數據中心列入“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范疇。2020年12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工信部、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關于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的指導意見》,指出將加強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頂層設計,形成“數網”“數紐”“數鏈”“數腦”“數盾”體系。北京、上海、廣東等多個地方政府陸續出臺數據中心相關政策,促進數據中心產業發展。
東部引領西部和東北部潛力巨大
《數據中心產業發展指數(2021)》顯示,東部地區數據中心產業發展指數總體高于中西部和東北部地區。特別是在發展規模上,東部省市數據中心機架數量遠遠超過中西部和東北部。在發展質量上,我國東中部地區數據中心產業發展質量較優,數據中心上架率、PUE(電能使用效率)水平和CUE(碳利用效率)水平較高。與此同時,不同地區在發展規模、質量、環境上表現各不相同。西部和東北部憑借良好的發展環境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例如,西部和東北部地區氣溫較低、能源豐富、電價政策優惠力度大。
從數據中心產業發展總指數來看,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區域的省市總體處于領先水平,部分中西部省份榜上有名。北上廣及周邊省市產業發展良好,市場需求旺盛,數據中心產業發展指數總體較高,可達到50以上。以山西省、河南省為代表的中部省份和以寧夏回族自治區、甘肅省為代表的西部省份緊隨其后,產業發展總指數超過40。
從數據中心發展規模分指數來看,江蘇省、河北省、廣東省、上海市和北京市分列前五名。值得注意的是,北上廣等熱點地區帶動了周邊數據中心產業規模的持續增長。由于受5G和云計算雙輪驅動,數據中心流量激增,北上廣等熱點地區數據中心市場需求快速攀升。一線城市受電力、土地資源限制,而河北、天津、江蘇、浙江等一線城市周邊地區數據中心大規模建設,且建設等級、網絡質量較好,逐漸滿足一線城市外溢需求。此外,近年來貴州、山西、湖北等地紛紛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加大數據中心產業投資,數據中心產業規模相應發展迅速。
隨著短視頻、電商、移動支付、游戲等業務場景日益豐富,數據中心支撐上層應用快速發展,在用機架規模也不斷擴大。按照在用機架數量排名,廣東、江蘇、上海、河北、北京位列前五,在用機架規模均超過30萬。位于中西部的內蒙古、貴州、山西、江西等大數據產業蓬勃發展地區,數據中心在用機架數量也躋身全國前十。
從數據中心發展質量分指數來看,寧夏憑借高水平建設位列第二,僅次于上海,而北京位列第三。總體來看,我國數據中心發展質量穩步提升,上架率和綠色水平逐步提高。熱點地區數據中心上架率高,寧夏、河南、河北、山西等地大力加快數據中心發展和應用,上架率不斷提高,加之積極推進數據中心綠色化發展,數據中心產業發展質量居于全國較高水平。
不同省份上架率差距較大。東部地區整體上架率較高,最高可達75%;中西部地區上架率有待進一步提升。我國上架率排名前10的省區市為上海、北京、廣東、浙江、河北、山西、河南、安徽、寧夏和陜西。
我國數據中心綠色發展進程近年來持續加快,PUE持續降低。受氣候環境因素影響,各省(區、市)數據中心PUE差異顯著。大型以上數據中心PUE相對較低,超大型數據中心PUE大多在1.2~ 1.5之間,大型數據中心PUE大多在1.3~ 1.6間。隨著我國數據中心綠色發展政策的引導,IT設備技術與效率的不斷提高,制冷和供配電等基礎設施技術的不斷改進,我國數據中心PUE將不斷降低,能耗效率逐步提升。此外,當前我國大部分省市數據中心平均CUE在0.8~1.2之間。隨著低碳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數據中心CUE將進一步降低。
從數據中心發展環境分指數來看,我國各省(區、市)數據中心產業環境持續優化,內蒙古、山東、河南、青海等地發展環境指數較高。數據中心作為能耗大戶,電力消耗成本在數據中心運營成本中所占比重較高,電價成為數據中心發展的一大重要影響因素。中西部地區為吸引數據中心建設投資,出臺了減免電價附加基金、定向電價扶持以及電力多邊交易等優惠政策。氣候環境、溫濕度也會影響數據中心PUE、耗電量,青海、內蒙古、甘肅、山西、黑龍江等地氣溫較低,優勢明顯。此外,網絡出口帶寬、人才儲備情況和政策支持情況也會影響數據中心發展,總體來看,中西部地區數據中心產業發展環境相對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