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自主開發的中國原創數據庫系統有了突破性進展。近日,記者采訪獲悉,深圳計算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深算院”)發力基礎研究源頭創新,打造中國原創的基礎軟件品牌,推出中國的數據庫系統,在解決我國數據庫系統“卡脖子”問題上邁出堅實一步。
“中國IT領域的‘卡脖子’目前表現為‘缺芯少魂’,即核心硬件和基礎軟件方面均有待提高。”深算院科研部部長桑艷博士表示,目前我國以大數據為代表的新興信息產業發展迅猛,但源頭創新仍然缺乏,市場上廣泛使用的基礎軟件品牌依舊缺乏“中國智造”,我國基礎軟件高度依賴國外底層技術,存在安全風險。
“之所以有‘卡脖子’問題,追根溯源還是基礎研究能力存在薄弱環節。夯實基礎研究,是解決卡脖子問題的要隘。”桑艷說,深算院聚焦的研究領域,就是以大數據為代表的計算科學基礎理論研究和核心系統軟件開發,均屬于關鍵核心的“卡脖子”領域。
作為深圳基礎研究機構,深算院積極探索新型基礎研究機構機制體制創新之路,充分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國際領先的“理論+工程”兵團式作戰模式加速推進研發,目前成功組建以優秀青年科學家為主的理論團隊,以及工程實力雄厚的系統研發團隊。
深算院系統研發團隊CTO陳志標介紹,在分析型數據庫OLAP方面,基于原創有界計算理論,深算院已完成國際領先的、從理論到技術均為中國原創的國產數據庫系統崖山 YashanDB V1版本,業內首次實現把大數據難解問題轉換到小數據有界計算,經實測,可提高通信數據查詢速度25-10萬倍,實現數據即生產即分析,預計今年下半年發布。同時,首創將邏輯規則和機器學習協同,深算院基于奠基性數據質量自研理論開發的采石磯數據增強引擎,以及基于開創性圖理論落地的釣魚城圖譜因果分析引擎,將在5月底舉行的數博會上亮相。
目前,深算院科研團隊的代表性理論研究成果,被譽為“奠定了大數據計算復雜性的基礎,重塑了數據質量研究領域,開創了半結構化數據約束理論的研究方向”。截至2021年4月30日,深算院理論團隊已在TODS、TKDE、SIGMOD、VLDB等國際頂級期刊/會議,發表/錄用論文51篇(含中國計算機學會A類論文41篇),理論成果產出質量遙遙領先于國內同領域研究機構。
深算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深算院將繼續肩負起推進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和責任,持續專注基礎研究夯基,提供更多突破性的源頭理論和技術,在全國的IT領域,特別是以大數據為代表的數字經濟領域,解決更多“卡脖子”難題,為深圳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