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職業教育大會近日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
在全球范圍內,職業教育的重要性也在不斷凸顯。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genda:2030)將職業與技術教育培訓視作追求教育可持續發展目標、體面勞動和經濟增長的關鍵行動領域之一。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數字化趨勢等對經濟、就業和社會的影響加劇,越來越多的國家提出,通過職業教育與培訓為疫情后的經濟和社會復蘇作出貢獻。
疫情后職業教育與培訓發展方向和發展趨勢,已成為世界一些國家和國際組織關注的重要議題。
——編者
美國 高質量職業技術教育體系建設亟須創新
職業技術教育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面臨著不小挑戰。美國職業與技術教育協會(Association for Career&Technical Education, ACTE)就這一主題展開調查,并于近日發布《疫情期間高質量職業技術教育:挑戰和創新》報告。該報告重點介紹了職業技術教育在疫情期間面臨的挑戰,并為職業教育工作在疫情后如何更好地開展提供了建議。
報告指出,美國職業技術教育在疫情期間面臨嚴峻挑戰。首先,疫情對職業技術教育項目資金、招生和教師人數的影響還在繼續。在資金上,大部分職業技術教育管理者表示,他們的資金來源沒有發生重大變化,但22%的受訪者表示私人資金大幅減少,16%的受訪者表示州資金大幅減少,15%的受訪者表示地方資金大幅減少。在入學率上,近60%的職業技術教育管理人員表示職業技術教育項目入學率很低。在教師人數上,大多數職業技術教育管理者表示,在校教師人數保持不變。然而,受訪者也透露了他們對繼續遠程教育的壓力、疲倦以及他們對自身健康和學生健康的擔憂。
其次,職業技術教育面臨的兩個最大挑戰是激勵和吸引學生與提供動手學習和實踐機會。在激勵和吸引學生上,幾乎3/4的職業技術教育工作者表示,與往年相比,他們在激勵和吸引學習者方面效率較低。在提供動手學習和實踐機會上,大約3/4的職業技術教育工作者表示,與前幾年相比,他們在這一方面存在困難。約2/3的職業教育工作者表示,他們在提供基于工作的學習經驗上有效性較低。還有不少受訪者表示,為學生準備職業資格證書認證和其他績效評估也是一項重大挑戰。此外,部分問卷調查對象表示在支持特殊群體上的效果不如以往。
在此背景下,美國職業與技術教育協會為疫情后的職業技術教育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職業技術教育應重新評估其方案與勞動力市場的契合度。職業技術教育提供者需與雇主以及勞動力合作伙伴就疫情導致的最直接、最緊迫的勞動力市場變化以及職業和技能需求的潛在中長期變化進行協商;制訂個性化的學生職業技術教育計劃等。
第二,注重職業技能培訓和再培訓。繼續在結構化學習規劃以及學生咨詢的協調系統中建構基于能力的學習,幫助學生把握未來;在職業技術教育項目中整合疫情期間所產生的新的勞動力技能需求,包括遠程溝通和協作的能力等;制定信息傳遞策略,將職業技術教育課程的益處清晰透明地傳遞給學習者等。
第三,致力于實現教育公平。分析職業技術教育數據,找出入學時學習者之間的差距;重新考慮對特定學習群體產生過大影響的招生和錄取政策;將學習的通用設計、無障礙標準、社會情感學習等做法納入課程開發,以滿足特殊群體的需要等。
第四,采用創新工具和交互模式。評估已經成功的基于技術的工具和教學策略;根據疫情期間獲得的知識評估交互模式,以確定可以繼續遠程提供的內容和經驗以及必須線下提供的內容和經驗;戰略性投資實習機會、績效評估和職業探索的各種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辦法;為行業參與和基于工作的學習制定多樣化戰略等。
第五,促進職業技術教育人員發展,包括領導者、教師、管理人員、學校輔導員和其他工作人員。為教育政策制定者和領導人提供數據,了解疫情對當地職業技術教育的影響,以及滿足技術工人日益增長的需求所需的內容;通過立法或制定相關政策,減輕學生和教師的負擔;為職業技術教育教師提供支持,將更多的時間用于規劃和專業發展;為職業技術教育管理人員提供時間、支持和資源,以制訂快速應對突發事件的計劃等。(鄔浛文 編譯)
歐盟 呼吁適應數字化發展趨勢的終身職業教育
為應對人口變化、數字化創新和氣候變化等挑戰,歐盟日前發布《奧斯納呂布克宣言(2021—2025)》(以下簡稱《宣言》),承諾將為新冠肺炎疫情后的經濟與社會復蘇作出貢獻。在《宣言》中,歐盟表示,將通過開創面向未來的創新教育與培訓體系,進一步發展歐洲教育及培訓領域,以支持社會數字化及綠色轉型,提高民眾就業能力與市場競爭力,從而刺激歐洲經濟增長。
《宣言》認為,建設卓越且兼具包容性的歐洲職業教育與培訓,是社會綠色轉型、數字化與可持續增長的重要基礎。不僅能增強各國應對危機的能力,為所有公民提供終身學習的優質機會,同時也能在現實的工作環境中為個體提供與勞動力市場相關的知識、技能和能力。
《宣言》主要關注四個領域,包括通過高質量、包容、彈性的職業教育與培訓來實現社會復蘇與卓越,形成新的與職業教育培訓證書和數字化相關的終身學習文化,致力于可持續發展、建立職業教育與培訓的綠色化鏈接,促進歐洲職業教育與培訓同全球職業教育與培訓的合作和協同發展。
其中,在形成新的與職業教育培訓證書和數字化相關的終身學習文化方面,歐盟在《宣言》中表示,將在以下方面提供支持:在數字化與綠色轉型背景下進行歐盟范圍內的調查,如繼續職業培訓調查等,為制定技能培訓與提升技能相關的戰略或行動清單提供實證依據;通過與各國政府或社會伙伴磋商,彌合社會真實需求與教育培訓之間的信息鴻溝;促進公民在歐洲的學習與工作流動,加強各國的職業生涯管理數字平臺互聯互通,從而使教育與培訓機構能夠通過新平臺頒發數字文憑及證書,以此來促進歐洲學歷透明度。同時,各國可以針對失業個體或待就業群體提供包括教育、培訓、指導、技能改進等方面的支持;共同開發數字化學習解決方案,使更多公民能獲得相關資格證書,爭取開放全面資格證書的可能性;等等。(張運吉 編譯)
經合組織 以數字技術解決職業教育實踐培訓短缺問題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以下簡稱“經合組織”)近日指出,新冠疫情危機導致接受職業教育與培訓的學生實踐培訓機會減少,甚至難以完成必需的實踐訓練。對此,經合組織提出在校本環境中有效提供實踐培訓的策略。該項策略包括順應數字化發展潮流,使用更多新技術如模擬器、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等進行培訓。經合組織認為,對此類創新技術的投資,不僅將使職業教育與培訓系統受益,而且從長遠來看,還有可能提高職業教育與培訓系統的復原力。
經合組織認為,疫情對全球范圍內職業教育的消極影響在未來幾年也很難得到改善。《經合組織就業展望》指出,當前,經合組織國家的失業率保持在或接近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的最高水平。與過去的經濟衰退一樣,由于企業需要削減成本,雇主提供的實踐培訓(包括學徒制)也會減少。澳大利亞最近的一份報告預估,在未來兩年內,學徒和實習機會的供給將減少30%。而瑞士一項研究預測,在未來5年內,學徒人數至少減少20%,到2025年才有望完全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
實踐培訓的減少,意味著現在的學生無法獲得畢業所需的實踐機會,同時,潛在的學生可能會因此不愿在將來選擇職業教育與培訓課程。相應地,職業教育與培訓的入學率和畢業率降低可能會導致技能人才短缺,造成某些行業專業人員缺口加大,阻礙經濟復蘇。
面對職業教育與培訓實踐培訓短缺的危機,各國政府試圖通過財政激勵措施來支持企業。澳大利亞從2020年10月起,所有接受新學徒的公司都會獲得學徒工資補貼;德國的中小型企業在簽訂2020—2021年學徒協議時也可以獲得政府支持。然而,這種經濟激勵措施尚不能解決危機。首先,對于許多公司尤其是中小型企業而言,為職業教育與培訓學生提供實踐培訓機會會給自身帶來巨大的行政負擔。許多公司在疫情前就缺乏有效培訓學生的技能和經驗。其次,對于許多國家而言,財政激勵措施并非長久之計,尤其是在政府面臨嚴峻的預算壓力時。鑒于雇主面臨的障礙,而且考慮到疫情可能對勞動力市場產生的長期影響,各國需要采取其他措施來保證在職業教育與培訓中提供高質量的實踐培訓。
經合組織指出,各國可以通過將更多的實踐培訓納入課堂,以保證職業教育與培訓的連續性。具體而言,在校本環境中提供有效的實踐培訓需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第一,重新設計職業教育與培訓課程,向相關學校提供指導和教學資源,以支持其課程調整,包括如何與職業技能一起發展軟技能等。第二,加強政府和社會伙伴的支持。促進社會合作伙伴和行業專家參與重新設計和實施職業教育與培訓計劃,促進建立行業和學校網絡并加強合作。第三,培訓或雇用職業教育與培訓教師,確保職業教育與培訓學校具有設計和實施實踐培訓的知識,并確保教師具有將軟技能發展納入教學的技能。
此外,模擬器、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等新技術不僅可以在工作場所之外提供實踐培訓,還具有在危機后改進職業教育與培訓系統的潛力。經合組織指出,為保證職業教育與培訓實踐培訓中可以有效使用新技術,各國政府需要向學校提供必要的財政支持,鼓勵軟件開發人員設計適合不同行業的應用程序,與行業專家和社會合作伙伴密切合作,同時確保職業教育與培訓教師能夠獲得相關培訓以發展數字技能,以便他們可以利用新技術在數字環境中有效教學。(王夢潔 編譯)(編譯者單位系上海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