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貨幣發展的中國機遇與中國方案——基于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的政策解讀
    來源: 《中國信息安全》雜志 作者: 發布時間: 2021-05-13

    一、數字貨幣發展的國際態勢

    發展數字經濟、建設數字中國,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一項重要內容,其中明確指出,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穩妥推進數字貨幣研發。隨后,習近平總書記在《求是》雜志上發表重要文章,強調“積極參與數字貨幣、數字稅等國際規則制定,塑造新的競爭優勢。”《中國人民銀行法(征求意見稿)》規定,人民幣包括實物形式和數字形式,為發行數字貨幣提供法律依據,防范虛擬貨幣風險,明確任何單位和個人禁止制作和發售數字代幣。隨著上海、廣東、江蘇、北京等地推進“數字貨幣”的試點應用,進一步釋放了國家積極推進數字貨幣落地的信號。

    縱觀全球數字貨幣的發展態勢,基于各國在國際貨幣金融體系中不同處境,導致了對數字貨幣的研發態度也大相徑庭。美國對數字貨幣一直呈現出含糊不清的態度,對以臉書為代表的商業機構發行的加密數字貨幣顯示出了謹慎的監管態度。目前國際金融貨幣體系由美元主導,美元在外匯儲備、跨境支付、貿易結算等各個環節都占據著絕對的優勢地位。一旦數字貨幣被應用于跨境支付結算,將很有可能重新構建起一個繞開美元的全新的世界貨幣格局,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削弱美國在全球金融市場上的主導地位。

    歐盟、日本、加拿大等其他國家和地區也在觀望。歐洲央行表示在 2021 年決定是否啟動數字歐元項目;日本也在 2021 年開始本國央行數字貨幣測試的第一個階段。對于這些國家而言,即使不進行重大變革和發展也不會影響自身的相對優勢,反而數字貨幣革命對未來全球的金融發展格局帶來了極大的不確定性。

    中國、委內瑞拉、柬埔寨等國家則明顯對數字貨幣表現出了更加積極的態度。這些國家希望通過建構數字貨幣體系,提升自身支付效率、解決金融安全性和財務包容性等問題,同時在新一輪的數字化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權,進而推動當前以美元為主導的世界貨幣秩序朝著更加多元化的方向發展。目前中國不斷加快對央行數字貨幣(DCEP)的研發進度,并將數字貨幣上升到了國家戰略層面。中國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發進度已明顯處于全球領先水平,DCEP 目前已在全國多個城市試點應用。

    因此,不同國家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不同地位決定了其對數字貨幣做出的反應,亦說明了數字貨幣之于未來的國際競爭、重塑國際貨幣體系的重大意義。根據國際清算銀行最新的報告,不管是美國還是其他的一些發達國家,對于數字貨幣的態度都從之前謹慎、模糊,甚至抵觸逐漸轉變為積極應對,越來越多的國家都開始加入這場全球數字貨幣的競賽中,可以說,一場關于貨幣形態的革命正在悄然拉開帷幕。因此,抓住這一歷史窗口期,以數字貨幣為關鍵點,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和金融改革意義重大,也是新時代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二、數字貨幣發展的中國機遇

    (一)以法定數字貨幣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必要性

    第一,目前全球跨境清結算系統主要依賴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和紐約清算所銀行同業支付系統(CHIPS)。美國在長期的發展中逐漸控制了這兩個系統,并以禁止美元交易作為對他國進行金融制裁的手段,維護其在國際跨境支付體系中的霸主地位。由于 SWIFT 系統在國際跨境支付清結算中的支配地位,導致其存在技術更新緩慢、支付效率低下等問題,一直以來也廣受國際社會的詬病。雖然我國目前已經建立起人民幣跨境清算系統 CIPS,但該系統跨境信息交互傳遞環節仍然依賴 SWIFT 系統,因此對我國的金融安全存在一定風險。如果以法定數字貨幣作為國際貿易結算的中介,點對點的傳輸模式有利于避免當前跨境支付系統中存在的問題。

    第二,2020 年 12 月 1 日,臉書在其官網宣布將超主權數字貨幣 Libra 更名為 Diem,先發行錨定美元的單一貨幣,錨定其他貨幣和錨定一籃子貨幣的 Libra 則會在稍后推出。從最初錨定一籃子貨幣的 Libra1.0 到之后的 2.0 版本,不難看出臉書為了能夠符合監管要求作出了極大妥協,可以說如今的 Diem 放棄了最初超主權貨幣的設想,僅僅作為美元的數字化載體。臉書在全球擁有超 30 億用戶,其巨大的用戶體量和平臺影響力能夠為其數字貨幣的推出提供廣泛的應用場景。同時,隨著調整后的 Diem 進一步合法合規化,將極大地提高其通過各國政府的審批和監管的可能性。在這種情況下,Diem 已經失去了超主權貨幣屬性,其不僅不會動搖美元的地位,反而會支撐美元在全球的流通,鞏固美元在平臺經濟領域領導地位。如果Diem 順利發行,對我國在數字時代的發展將會產生不利影響,因此,為了應對 Diem 給全球金融體系帶來的巨大沖擊,防止我國在新一輪的平臺經濟挑戰中處于不利地位,必須加快對我國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發,抓住目前各國對 Diem 搖擺不定的態度,實現我國法定數字貨幣的順利出海。

    (二)以法定數字貨幣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可行性

    第一,在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下,各國不僅無條件地向美國上交鑄幣稅,還承擔因美元幣值不穩定帶來的風險,被動地接受美國經濟政策給自己帶來的損失。2020 年,美國實行無限量化寬松政策對全球經濟帶來了經濟波動,使得世界各國愈發失去對美元的信心,加速了全球去美元化的進程,具體表現為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減持美債,放棄錨定美元,增加非美元的外匯儲備以及使用非美元的貨幣進行跨境的交易和結算。這場全球“去美元化”的運動給其他貨幣提供了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在原有的國際貨幣體系下,一種貨幣想要撼動原有的貨幣體系而成長為新的世界貨幣顯得極為困難,而以新型信息技術為支撐的數字貨幣使跨境支付中的點對點交易成為可能,從而降低了貨幣轉換成本和使用慣性,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一定契機。

    第二,從歷史演進邏輯看,率先占領某一市場往往能夠建立起一套更有利于自身發展的規則,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享受到規則給其帶來的紅利。當前,我們正處在由工業革命到數字革命的重要轉型期,可以預見到,未來國家間在數字貨幣領域的競爭將日趨激烈,如果一個國家數字貨幣的運行機制和實施方案能夠被更多國家接受和認可,就會在未來掌握更大的主動權和話語權。目前數字貨幣尚處在發展初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在該領域掌握絕對的主導權,率先掌握法定數字貨幣的發行、流通技術,并制定出相應標準和規則的國家,就會在新一輪以數字貨幣為基礎的數字化國際競爭中搶占先機。一個沒有數字貨幣的國家就會容易失去對其貨幣政策的控制。因此,我們應當抓住數字貨幣研發、應用和推廣等方面的先發優勢,進一步加大在后期科技創新投入、底層運營邏輯和上層運行規則的研究力度,實現在數字貨幣領域的進一步突破。

    第三,2020 年 11 月 15 日,我國與亞太 14 個國家正式簽署了《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作為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RCEP在人口數量、貿易規模、經濟生產總值上在全球占到了較大比重。RCEP 的簽署,將會極大加深中國與亞太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促進區域一體化整合,加強區域內各國之間進行雙向直接投資,擴大雙邊本幣結算規模與雙邊本幣互換規模,從而增強貨幣區域國際化水平與貿易結算地位。由于對 RCEP 簽署國中的大多數國家,中國都處于貿易逆差的地位,在該區域范圍內中國有大規模輸出人民幣的機會。可以預見到,未來東盟國家間合作將會進一步提高人民幣作為貿易結算貨幣的比重,甚至不排除人民幣成為該協議框架內的錨定貨幣的可能。在這種情況下將極大拓展我國法定數字貨幣跨境流動的空間。我國政府應當抓住 RCEP 簽署給人民幣國際化帶來的機遇,以我國與東盟各國家貿易和投資往來為依托,利用數字貨幣合作的契機,構建基于央行數字貨幣的區域性跨境支付系統。

    三、數字貨幣發展的中國方案

    第一,加大對數字貨幣的研究力度和技術創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穩妥推進數字貨幣的研發”。此處使用“數字貨幣”,而非“法定數字貨幣”或是“數字人民幣”的表述,可以認為此處數字貨幣的含義可以是指包括法定數字貨幣、加密數字貨幣、數字穩定幣在內的廣義上的數字貨幣。一方面,加快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發無疑是我國數字貨幣戰略層面的重中之重,另一方面,Diem 的出現預示著不依賴國家信用的非主權貨幣同樣具有一定的發展空間,鼓勵阿里巴巴、騰訊、字節跳動等數字平臺加快研發錨定我國主權貨幣的數字穩定幣,也應當被納入我國的長期發展規劃中。當前以支付寶、微信支付為代表的移動支付在用戶基礎、技術運行和場景試驗方面都已走在世界前沿,如果能夠將其在該領域的豐富經驗轉化為全球數字貨幣競爭中的先發優勢,積極參與到跨境支付的競爭,將很大程度上在實現我國跨境支付“走出去”的同時,更好地應對以 Libra 為代表的私有數字貨幣對我國的挑戰。

    第二,完善國內運行機制,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一方面,數字貨幣以全新形式突破了傳統貨幣理論與監管框架,為保障數字貨幣順利落地需要完善我國相關的法律法規,盡快對現行法律法規中有關人民幣的規定進行相應修改和完善,如對相關法律中法定貨幣的定義、性質與定位進行一定的調整,將法定數字貨幣納入法定貨幣范疇,協調好不同形式的貨幣之間的關系。此外,還應對法定數字貨幣發行、流通、管理中產生的問題加以規定,明確法定數字貨幣的發行機構地位、關系及其義務,以更加具體和完善的體制機制回應數字貨幣在未來運用于實踐中的制度需求。另一方面,落實“積極參與數字貨幣、數字稅等國際規則制定。”需要在國際上推動和建設多邊數字貿易治理體系,積極參與數字貿易領域多邊規則協商,制定有利于我國數字平臺跨境輸出服務的國際規則。充分發揮與RCEP區域內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合作的優勢,首先在一定范圍的區域內建立起數字貨幣的交易和運行框架,繼而在更廣泛的國際社會中掌握數字貨幣領域規則制定的話語權。

    第三,構建“冷—熱錢包”支付體系。在用戶支付賬戶中設定“冷錢包”與“熱錢包”兩種形態。其中,“熱錢包”是在互聯網基礎上進行貨幣存儲的數字化錢包,類似于目前的支付寶、微信支付等電子支付形式,是具有“中心化”性質的支付形態。“冷錢包”與其相反,是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由法定數字貨幣發行庫實行離線管理的錢包形態。與“熱錢包”相比,“冷錢包”由于可以避免互聯網病毒以及黑客侵入,更加安全可靠。同時,“冷錢包”具有“去中心化”“分布式”的特征,是我國建立以數字人民幣為基礎的跨境支付體系的可考慮路徑。在運行方式上,通過在不同場景中賦予數字人民幣“中心化”以及“去中心化”的不同屬性,即使用數字人民幣進行跨境支付時,以去中心化的點對點的方式完成貨幣的跨境流動,在入境時,將其轉化為符合中國國內中心化的數字貨幣體系。從而達到貨幣進入中國境內時能夠實現央行對貨幣的有效管控,而在進行國際流通時避開 SWIFT 系統和各國金融機構監管的雙重效果。

    這需要我們在技術上建立起一套以數字貨幣為核心,同時具備“中心化”與“去中心化”雙層布局的支付網絡,在借鑒區塊鏈技術的基礎上對其加以改造,將我國法定數字貨幣支付網絡與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 CIPS 相連接,實現繞開美元以數字人民幣為基礎的跨境支付體系;同時,提高人民幣作為雙邊貿易計價結算貨幣的地位,可以考慮以大宗商品跨境交易為突破口,借助各種區域貿易協定鼓勵開展國際合作,構建起一套繞開美元的新型國際支付清結算體系,在推動國際貨幣秩序多元化發展的過程中逐步實現人民幣國際化。(作者:中國人民大學區塊鏈研究院執行院長 楊東;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陳怡然)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