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勢見效之年。在成渝發展主軸上,毗鄰成都天府國際機場,一座產業新城正蓄勢待發,這就是成都未來科技城。
4月15日,《成都未來科技城片區設計草案》(以下簡稱《設計草案》)面向社會公示,即將全面啟動建設。規劃范圍60.4平方公里的成都未來科技城,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一核四區”功能布局的重要一極,將錨定國際創新型大學和創新型企業匯集區的定位,打造一座人城境業相容共生的未來科技城。成都未來科技城是做什么的?規劃建設細節又有怎樣的亮點?5月11日,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進行了解讀。
“兩軸三片”布局 踐行低碳理念
新發布的《設計草案》中提出,作為一座面向未來的產業新城,成都未來科技城在規劃時充分依托現有自然地理條件科學布局,形成了“兩軸三片”的空間布局。
其中,“兩軸”分別為東西向的絳溪河生態軸、南北向的創新產業聯動軸;“三片”即成渝國際科教城、中國西部智造示范區、應用性科學中心。其中,成渝國際科教城的目標是打造高端人才聚集區、創新成果發源區;中國西部智造示范區將集聚主導產業上下游企業形成開放式創新聚落,打造創新型產業集群聚集區;應用性科學中心將以新型研發機構和成果轉化平臺建設為核心,打造科技成果轉化聚集區。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指出,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成都未來科技城發展服務局相關負責人說,“三片”的劃分,將規模適度的城市組團有機融于大自然本底之中,構筑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城市生態空間體系。同時,將形成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共生共榮、有機生長的生命共同體。
“在規劃建設上,成都未來科技城在碳匯、建筑、能源、交通等方面全方位推行低碳行動,積極鼓勵綠色節能建筑,建立智能能源系統,塑造低碳社區,健全公共交通系統,啟用智能交通系統,推廣新能源汽車。”成都未來科技城發展服務局相關負責人說,成都未來科技城還將采取更加靈活、多樣的用地布局和功能配置,將不確定性納入空間應變的種種考量,走向生態、復合和永續的狀態,使未來的城市空間具備可持續的功能迭代能力。
發力“硬科技” 構建未來產業體系
“產業新城的能級提升,最關鍵便在于高能級項目的落地、先進產業的導入。”成都未來科技城發展服務局相關負責人說。
按照規劃,瞄準顛覆性、超前性、經濟性、社會性的“硬科技”,成都未來科技城將重點發展“3+1+X”高能級產業體系。其中“3”為電子信息、航空航天、高端制造三大先進制造業,“1”為創業孵化服務、專業技術服務、知識產權服務等科技服務業,“X”為量子科技等未來產業。
圍繞主導產業,成都未來科技城積極融入全球產業鏈,目前已引入阿里云西部云計算中心及數據服務基地、聯東U谷、富凱智能智造、辰創成都智能雷達等高端產業化項目,總投資超過1000億元,涵蓋智慧物流、5G、電子信息、智能智造、航空航天等領域。
“同時,在這樣一座融入自然的未來城市里,教育學府和高新企業將相互配合,源源不斷地為城市建設輸送高端人才,將為成都未來科技城產業提供更多的活力和增長空間;新科技、新創意和新想法將在此迸發,科技助推產業,產業又引領未來。”成都未來科技城發展服務局相關負責人說。
按照規劃,成都未來科技城持續深化與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著力打造前沿科學中心及大科學裝置、高水平實驗室、國際教育園區等項目,推動創新資源和創新人才快速聚集,彰顯成都未來科技城科技特色,打造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動力源,為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建設注入科技創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