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群眾辦事少跑路、不跑路?如何讓企業更加精準的享受到最合適的扶持政策?中國經濟網記者在11日啟動的“眾智成城”網絡主題活動中了解到,天津市正在積極推進“城市大腦”建設,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數字孿生、5G、物聯網和區塊鏈等新一代數字技術應用和集成創新,實現各項惠民惠企政策的精準實施。
據介紹,天津“城市大腦”從數字治理、數字惠企、數字惠民三大領域出發,按照三年建設規劃打造一批具有牽引性、普惠性、感知性的范式應用場景,推動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務數字化。目前已實現市場監管委、市政務服務辦等14個部門的16個系統數據、業務協同,接入交通新業態、津工智慧、“兩津聯動”、“疫苗接種”、重點關愛群體、冷鏈追溯6大應用場景。
在數字惠民方面,“互聯網+”政務服務不斷推進,建成了天津網上辦事大廳和“津心辦”政務服務APP,除特殊事項外政務服務事項全部實現“一網通辦”,網上實辦率達到98%,做到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天津市大數據管理中心研發運維處副處長何學柱介紹稱,“城市大腦”讓惠民惠農的資金發放更加快速精準。首先,利用后臺大數據的比對,與相關政策進行匹配,精準識別符合條件的人員,再通過社保卡等渠道讓資金直達群眾手中。比如靈活就業社保補貼申領,通過大數據后臺比對篩選符合辦理條件人群,精準發送提示信息,一站式完成靈活就業登記、靈活就業社會保險補貼申請業務。
在數字惠企方面,“城市大腦”通過整合企業注冊、組織機構代碼、稅務登記等系統,實現數據實時共享交換和業務協同,做到了“一口受理、分類審批、一口出件”。
“目前我們正在開發‘政策計算器’功能,通過大數據的分析和比對,讓國家和各級地方頒布的惠企政策與相關企業精準匹配,實現由過去的企業找政策到政策找企業。”何學柱介紹說。
據悉,天津市下一步將建設市、區、街鎮三級“城市大腦”運行中心,通過統一的數據賦能和技術賦能,不斷推進系統跨部門、跨區域協調聯動,充分發揮“城市大腦”作用,打造讓百姓有感知,企業能發展,治理更智慧的“城市大腦”天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