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登國:如何確保核心技術自主可控?
    來源: 《網絡傳播》雜志 作者: 發布時間: 2021-04-16

    網絡安全發展態勢

    隨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AI)、工業控制系統、衛星通信、移動通信、區塊鏈等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能源、交通、通信、金融、醫療等領域與新技術新應用深度融合,越來越多的國家在戰略層面向網絡空間傾斜,圍繞網絡空間的技術對抗、壓制和博弈也不斷加劇,控制網絡空間的信息權和話語權成為新的國家戰略制高點。

    國際網絡安全形勢日益嚴峻,高級持續性威脅(APT)攻擊、AI 對抗攻擊、關鍵信息基礎設施攻擊、勒索軟件等各種網絡安全事件造成巨大危害和損失。縱觀當前發展形勢,網絡安全呈現出以下明顯的發展態勢。

    1、國家主體的跨空間跨領域威脅不斷加劇

    美國于 2015 年 4月發布《網絡空間戰略》,明確提出要提高網絡空間的威懾和進攻能力。2018 年 9月18日發布的《2018 國防部網絡戰略概要》直接將中國、俄羅斯列為“給美國造成戰略威脅的國家”,并強調從軍事、經濟和科技等領域與中俄展開全方位的網絡安全博弈。

    該戰略概要還放寬了使用數字武器保護國家的規定,允許軍方和其他機構進行網絡操作。2019 年以來,美國政府部門陸續針對華為、騰訊、字節跳動等我國企業進行打擊和限制,抑制我國信息技術的創新能力,以期獲取網絡空間的競爭優勢和控制權。

    2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和智能設備成為網絡攻擊的焦點

    當前,涉及國計民生的大數據平臺、云計算平臺、工業控制系統、物聯網等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以及正在步入千家萬戶的智能家電、智能駕駛汽車等,逐漸成為網絡攻擊的重要目標。傳統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由于歷史原因,大量關鍵系統的安全防護能力滯后。以工業控制系統為例,為了保證業務的連續性和可靠性,一批老舊系統仍在運行。

    當前,各類智能設備的技術更新迅速,產品迭代快,而對應的安全防護技術卻沒有跟上,進一步加劇了網絡安全風險。眾多攻擊者紛紛利用云平臺、物聯網設備作為跳板機或控制端發起網絡攻擊。據不完全統計,利用云平臺對我國境內目標發起的 DDoS 攻擊次數占比已達到 78.8%。

    3、復雜攻擊、有組織攻擊成為網絡攻擊的新常態

    針對重要行業部門的 APT 攻擊多發頻發。APT 攻擊是高技術手段支撐的、有組織發起的、對重點目標實施的高破壞性、高隱蔽性攻擊,對國家安全、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公民組織構成嚴重威脅。

    政府部門、金融、電力、通信、交通等基礎設施成為 APT 攻擊的主要目標,攻擊者通過長時間的信息收集、試探、誘導、滲透、植入,結合未知漏洞利用、安全機制繞過、社交工程欺騙等多種技術手段,躲避安全防護機制,最終達到入侵和竊取機密數據、惡意控制目標設施、讓正常運行的設施癱瘓等破壞性目的。

    APT 攻擊技術手段是各國情報組織、網絡戰部隊發展的重要能力,也是當前黑產集團獲利的重要工具。隨著未來各國斗爭的日益加劇和我國互聯網經濟的繁榮,我國各類信息系統將成為 APT 攻擊的重要目標,對APT 攻擊的防御將成為常態化需求。

    4、基礎系統的安全漏洞仍不容忽視

    近年來,操作系統、數據庫等安全受到廣泛重視,安全防護有所加強。但由于其基礎性地位,個別漏洞造成的危害越來越嚴重,基礎系統的安全性問題仍不容忽視。

    特別是近年來出現的 Intel 熔斷、幽靈等 CPU 漏洞,Raw Hammer 等存儲硬件漏洞,均可以被軟件方式利用攻擊,危害嚴重,且修復難度很大,給網絡安全帶來嚴峻挑戰。而我國無論是從設計角度避免漏洞、從產品檢測角度發現漏洞,還是從實際使用時防御漏洞,都缺乏相應的理論、技術和產品支撐。

    我國在這方面的積累還比較薄弱,但這一問題已經非常嚴峻且現實地擺在我們面前。

    我國網絡安全戰略重點

    目前,隨著我國5G、物聯網、大數據等廣泛應用,越來越多的傳統行業都在進行數字化轉型,新技術、新業態在帶來新機遇的同時,也暴露出越來越多的網絡安全風險和問題。結合我國的現狀,筆者對我國的網絡安全戰略重點有以下基本判斷。

    1、面臨更加嚴峻的國際形勢

    從近年來美國對我國的各種遏制、打壓手段來看,無論是公開的制裁還是非公開的各類網絡攻擊,在網絡空間,我們正面臨著日益嚴峻的壓力,這是必須引起正視的現實問題。

    2、信息技術廣泛而深入的應用帶來更高的防御需求

    我國是信息技術應用大國,互聯網經濟繁榮,這是我國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但也必然對網絡空間安全防御提出更高的要求。可以預見,未來信息技術和產業的繁榮,仍需要技術、市場的高度開放和融合,需要國際社會的廣泛參與。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需要持續強化網絡安全能力建設,提升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障水平,加大數據安全保護力度,開展新技術網絡安全防護,不斷從安全防御、安全治理和安全威懾等方面提升我國網絡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特別是具備與美國等國家的網絡空間對抗的實力,爭奪更大的網絡空間話語權。

    3、供應鏈安全成為最大的安全風險

    2018 年以來發生的中美貿易戰使我們深刻認識到: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發展核心技術是強國之道。我國對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制造業及其核心技術高度依賴,供應鏈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在這種大背景下,我們需要確保信息和產品在開放融合的背景下實現供應鏈安全。應該如何布局,如何實現團結一部分朋友,同時形成一定的威懾、制約能力,這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對策措施建議

    1、全力打造“獨立自主 + 可控利用”的信息技術產業鏈

    考慮到當前網絡空間的對抗形勢,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是我們不得不努力的方向。自主可控和安全是兩個不同層面的概念,自主可控為安全提供基礎支撐,主要解決供應鏈安全。自主可控也要開放創新,不能閉門造車、閉關自守,要向全世界提供中國理念、技術、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自主可控要充分汲取和可控利用世界先進理念、技術、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

    我們要兩手抓,一方面,要獨立自主地創新發展關鍵核心技術,把關鍵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贏得主動權和制衡權;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可控利用國際先進技術和產品的力度與深度。

    要以政府引導為主,輔以市場化手段,調動和利用國內各方資源和力量,以保障信息技術產品供應鏈安全為最終目標,傳好實驗室、轉移轉化和產業化三階段九級科技創新鏈之間的接力棒,強化缺失或薄弱的鏈條,打造完整的科技創新鏈。

    2、進一步加強產學研用管之間的協調性

    我國目前擁有最大的信息技術研發團體,高校、研究所、企業等儲備了大量的研發技術人才。這些年,我國企業的研發實力和研發投入已經在市場上有所展現。高校、研究所的研究水平也有大幅度的提升。

    當然,仍存在一些問題,比如,企業對前沿技術探索能力有限、有眾多成果僅停留在研究論文層面。這都是產業和科研團隊的協調問題,如何實現我國當前信息技術人才資源的有效配置,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核心。

    要解決這一問題,我們首先應對這個問題有正確的認識 —— 是發展的一個必然過程——形成一個科學合理的產學研協作機制遠比解決一個具體的技術、產品問題要難。

    我們需要逐步探索,既需要管理部門逐步認識、摸索、設計出更合理的管理制度,更需要企業、科研隊伍逐步互相理解、了解定位,找到合作共贏的價值之路。近年來已經出現了企業與科研院所投入增加、合作逐步深入的成功案例,這是一個好的趨勢。

    針對現狀,最根本的是要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集中力量辦大事,加強統籌協調。特別是我們要搞清楚哪些是市場的一般性需求,哪些是國家的戰略性需求,哪些是技術發展的關鍵瓶頸,哪些是技術自身的循環遞進。

    對于國家戰略性需求、關鍵性的瓶頸,這些項目要么技術難度大、研發成本高、周期長,要么短期效益不高、市場規模不大、企業不愿意投入,政府應當主動作為、加強引導;而對于一般性技術項目,研發成本低、周期短、短期效益高、回報快,企業投資意愿很強,就應該讓市場自身推動。

    我們的國家重大戰略立項應避免被市場需求、輿論導向所左右,避免陷入盲從和急躁的漩渦。對于基礎性研究,由于風險高,離市場比較遠,國家應加大投入,特別注重“建立以信任為前提的頂尖科學家負責制”,在方向規劃上和組織實施中,盡量減少行政干預,尊重科學規律,支持自由研究。(作者:中國科學院院士 馮登國)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