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近日舉行的2021年重慶市科技創新、大數據發展暨招商投資促進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記者獲悉,“十三五”時期重慶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排名全國第七位、西部第一。“十四五”期間重慶將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五箭齊發” 重慶科技創新蔚然成風
入選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全國首批國家應用數學中心;180納米成套硅基光工藝研發成功、建成全球最大的家蠶資源基因庫……這些都是“十三五”期間重慶科技蓬勃發展的亮點成效。
重慶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十三五”期間,重慶創新產業加速發展,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對工業增長貢獻率分別達到37.9%、55.7%,科技進步貢獻率58.6%。創新主體加快集聚,高新技術企業增長3.5倍,引進國內外知名創新機構88家,建成國家科技創新基地64個,研發人員增長64.4%,研發投入強度提高0.56個百分點。創新成果不斷涌現,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提高7件,獲得國家科技獎29項,技術合同交易額近1000億元。創新評價持續向好,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排名全國第7位、西部第1,全球城市創新集群100強中排名77位,全球科研指數排名79位。
2020年,重慶在聚資源、強技術、壯主體、育人才、優環境上“五箭齊發”,全市科技創新工作保持良好勢頭,科技創新能力持續提升。科技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分別增長55.9%,34.4%,研發投入強度2.1%,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1.32件,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10.2%。
脫貧攻堅中,3448人次科技特派員活躍在一線;疫情防控中,組織實施應急科研項目57項,18項科研成果用于臨床診斷和救治康復;西部(重慶)科學城、兩江協同創新區、高新區等戰略科技平臺加速建設;助力企業發展,為5021家企業發放知識價值信用貸款146.63億元……重慶的科技創新工作已漸入佳境、蔚然成風。
提質加速 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中央財經委第六次會議提出,要使成渝地區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中央部署,重慶行動。近日發布的《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面向“十四五”,重慶科技創新工作勇擔使命、重任在肩。
“我們必須因勢而動、順勢而為、乘勢而上,下苦功夫把科技創新抓上去,讓創新成為重慶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重慶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到2025年,力求形成“三個形態”,即區域協同創新體系基本建成、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功能基本形成、西部(重慶)科學城影響力基本顯現;取得“三個突破”,即大科學裝置、國家實驗室及基地、“雙一流”高校建設取得突破;實現“三個翻番”,即科技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新型研發機構實現翻番;達到“兩個全國平均水平”,即研發投入強度、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全國平均水平;打造“兩個全國地位”,即基礎前沿研究在全國有顯示度、產業技術創新在全國有鮮明特色。
起步就要提速,開局就要爭先。
2021年,重慶科技創新工作將重點抓好加快建設戰略科技平臺、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壯大優勢創新力量、激發人才創新活力、營造優良創新生態五個方面的工作。力爭科技型企業突破30000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4500家,力爭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超過2.15%。為使重慶成為更多重大科技成果誕生地和全國重要的創新策源地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