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區塊鏈下鄉”看鄉村振興三大課題
    來源: 北京青年報 作者: 發布時間: 2021-03-22

    據《半月談》報道,去年9月,安徽碭山縣政府、中國農業銀行安徽省分行、螞蟻鏈簽署框架合作協議,在碭山縣良梨鎮良梨村打造國內首個“區塊鏈村”。良梨村將酥梨生產、銷售、物流等可信數據搬上區塊鏈平臺,信用良好的農民可以借此獲得無抵押貸款,上線兩個月,中國農業銀行安徽分行在良梨村實現放款1300萬元,當地電商銷售額同比增長20%以上。

    區塊鏈技術深入田間地頭,農民輕松獲得銀行的無抵押貸款,優質農產品上行有了更強勁的推手和更廣闊的平臺。國內首個“區塊鏈村”利用區塊鏈技術加快農產品經營數字化,是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語境下,農村基層組織和農民積極參與“區塊鏈+”實踐的一個生動縮影。

    近年來我國農村電商發展迅速,為“區塊鏈下鄉”打下了堅實基礎。如碭山縣目前有電商企業1300多家,網店和微商5萬家,10多萬人從事相關產業,2019年碭山縣網絡銷售農產品高達46.7億元,連續多年領跑全國。

    我國農村電商發展過程中,大量貿易數據在網絡中流轉,引入區塊鏈之后,農戶的每一單交易、物流數據都在鏈上留存記錄,成為不可更改的信用憑證和最具挖掘潛力的數據資產。從這個意義上說,正如區塊鏈是互聯網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區塊鏈下鄉”也農村電商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電商進農村”的升級版,將為打通農產品產、供、銷協作體系提供全新的格局。這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必須面對的重大課題之一。

    推進鄉村振興必須面對的第二個重大課題,是解決經營主體信用量化不足導致的交易成本過高、各類要素難以被有效激活的矛盾。區塊鏈存儲數據信息具有“不可偽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體維護”等特征,最大的優勢就是以量化和技術體現方式塑造、確認信用,因此“區塊鏈下鄉”有利于打破農民交易信用障礙,以激活交易加快激活農村產業。

    安徽碭山縣的“區塊鏈+”探索不是孤例。螞蟻集團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范圍內螞蟻鏈涉農業務量增長超過12倍,其中農產品溯源同比增長近7倍。越來越多農民開始嘗鮮區塊鏈,“上鏈”正在成為農村“觸網”之后的新選擇,成為鄉村振興的有力推進器。

    推進鄉村振興必須面對的第三個重大課題,是大力加強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加強以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5G大數據為重點的數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區塊鏈又是其中的一個重點。

    最近幾年,我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明顯提升,全國行政村通光纖、通4G網絡比例均超過98%,2020年農村網民規模為3.09億,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達55.9%。在此基礎上,“區塊鏈下鄉”覆蓋范圍越來越大,可望帶動農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碼提速。

    進一步做大做強農村電商、加強農村信用建設和數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條件,是暢通城鄉經濟循環、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在這個重大歷史進程中,“區塊鏈+”“區塊鏈下鄉”絕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小插曲,而必將是一個濃墨重彩的精彩篇章。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