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讓冰冷數據擾了火熱生活
    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 發布時間: 2021-03-01

    外賣騎手被“困”在算法里、老年人遭遇“數字鴻溝”、互聯網平臺個人信息泄露……如今,云計算、大數據既給城市發展插上了翅膀,但同時也帶來了“數據困境”。在建設數字化城市、推進數字化轉型之際,上海等標桿城市還需要引入“用戶思維”,以破解數字化難題。

    實際上,每一位市民都是城市的“用戶”。就像手機APP的每一次更新,都需著眼于用戶使用是否更便捷有效,數字化城市建設也首先必須是從“用戶”——市民的需求側考慮,讓市民感覺便捷有效。城市數字化轉型,歸根結底是要服務于人。所以,數字化并不意味著要用冷冰的“數據”處理紛紜復雜的城市生活,否則就會顧此失彼,造成形形色色的“數字鴻溝”。

    要破解這些問題,城市數字化轉型的頂層設計就應該讓算法體現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讓數字化城市的管理更多地從人民需求的角度考慮,引入“用戶思維”,時時刻刻從市民百姓的角度思考,讓隨著數據而來的新技術、新應用服務于市民生活,更好滿足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數字化城市也應當是法治城市。數字化是雙刃劍,一方面會讓生活更便捷、城市運營更有效;另一方面也讓網絡“黑客”有了更多可乘之機。比如,曾有一些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后,沒能力保護自己的數字資產。因此,必須利用全面推進數字化轉型之機,加快地方立法,從數據開放、產權、交易、流通等方面,提供法律保障,建立數字經濟活動規范,奠定數字經濟法律基礎。

    有了“用戶思維”,才能在城市運行高頻急難的問題中,發現更多“商機”。上海不妨因勢利導,進一步引導市場主體參與數字化轉型場景運營,全面激發社會創造力和市場活力,使人人都成為數據的生產者、治理者、使用者、獲益者,讓數字化激發城市生命體每一個“細胞”的活力。

    有了“用戶思維”,才能真正實現以數據為基礎的精準施策和科學治理,變“人找政策”為“政策找人”,變被動響應為主動發現,打造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的超大城市“數治”新范式,讓未來的城市生活充滿溫情。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