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科技要創新更要守正
    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 發布時間: 2020-12-14

            彌補數據隱私保護漏洞、全面整治P2P網貸機構、規范第三方支付平臺投資功能、推動互聯網金融機構審慎經營……近期,一系列旨在規范金融科技應用的監管動作頻頻發力。

      近年來,金融科技在我國迅猛發展,但喜憂參半。銀保監會12月8日披露的數據顯示,隨著電子支付特別是移動支付的普及,我國已實現基本金融服務城鄉全覆蓋。目前,中國移動支付普及率和規模位居全球首位,存款、取款和匯款幾乎實現了實時到賬。尤其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金融科技更是凸顯了獨特優勢。

      不過,我國金融科技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諸多問題,突出表現為合規風險,甚至一度對正常的市場秩序產生了很大沖擊。

      筆者認為,發展金融科技,要“創新”更要“守正”,要堅持既鼓勵創新又守牢底線的積極審慎態度,把守正作為創新的方向盤,把創新作為守正的動力源。

      一是要堅持“金融為民、科技向善”的發展理念。脫離實體經濟需求的金融創新只可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沒有持續的生命力。未來,金融機構應在深入分析用戶需求的基礎上,著力推進金融科技與普惠金融、綠色金融、養老金融等領域的融合創新,破解當前金融業在市場結構、經營理念、創新能力、服務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切實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

      二是金融機構尤其是互聯網金融機構要聚焦主業、審慎合規經營,不要出現過度營銷、誘導消費等短視、違規行為。此前,個別互聯網金融機構曾利用技術手段,大幅降低信貸客戶準入門檻,甚至給缺乏還款能力的學生過度放貸,產生違約后又開展強制性催收,進而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

      三是要切實規范金融營銷宣傳行為,充分保障金融消費者知情權、自主選擇權等基本權利。當前,網絡直播已不同程度地應用于銀行理財產品銷售、基金銷售等環節,搭建溝通平臺的同時也暗藏一定風險,比如個別金融機構將線上、線下理財業務相混淆進行監管套利,也有部分直播內容存在誤導宣傳。

      為此,金融機構應結合自身業務情況,建立健全更加適應新型網絡數字渠道的金融營銷宣傳內控機制,加強業務、技術、數據等合作方金融營銷宣傳的責任約定與行為監督。尤其在對數字金融服務和金融科技創新應用宣傳推廣時,要嚴格落實監管部門對金融營銷宣傳主體資質、行為規范等方面的監管要求以及行業協會有關自律規則,做到“不夸大、不欺瞞、不混淆、不誤導”。(郭子源)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