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場全景
為健全國家應急管理體系,提高維護公共安全能力水平,深刻理解以信息化推進應急管理現代化的重要意義,由中國信息協會主辦的2020公共安全與應急管理信息化研討會8月20日在北京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副會長朱玉
中國信息協會副會長朱玉在會上表示,加強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既是一項緊迫任務,又是一項長期任務。面對可能發生的各種風險挑戰,只有健全完善國家應急管理制度體系,按照應急管理的預案,動員各方力量共同參與應急管理,才能隨時隨地將各種風險挑戰在可控的范圍內化解。
“中國信息協會希望以開放姿態吸納社會各方參與,與眾多行業專家通過深入交流、深度對話、深刻思考,打造平臺、構建生態、賦能企業、服務建設,當好應急管理的服務員,公共安全的護航員,資源整合的聯絡員。”朱玉表示。
國務院參事、國務院應急管理專家組組長閃淳昌
針對如何以信息化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國務院參事、國務院應急管理專家組組長閃淳昌提出了幾點建議。他表示,要進一步促進中央及各級應急指揮管理系統與平臺建設,實現全國應急指揮多層暢通、標準統一、靈活高效,提升重大疫情等各類突發事件的應急響應能力。
“要建立健全大數據輔助科學決策和社會治理的機制,實現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實施自然災害監測預警信息化工程,提高多災種和災害鏈綜合監測、風險早期識別和預報預警能力。”閃淳昌指出,還要依靠科技進步和信息化,實施精準治理。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應急管理培訓中心主任馬寶成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應急管理培訓中心主任馬寶成表示,在應急管理機制方面,要高度重視監測預警在應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優化完善信息公開與監測預警機制。要完善監測預警預報體系,加快各種災害、事故監測 站網和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建設。
農業農村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水利部、交通運輸部、應急管理部、公安部、自然資源部、中國氣象局、中國民航局等有關同志分別就動物疫病管理、大數據支撐新冠疫情、水旱災害防御、智慧中國路網建設、應急管理信息化工作進展、地質災害信息化、國家預警信息發布、大數據時代智慧民航等話題做精彩分享。
鼎橋通信技術有限公司、正元地理信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北信源軟件股份有限公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深圳市艾比森光電股份有限公司等有關同志分別就云端融合智慧警務、地理信息+數字欒生化工園區建設的實踐探索、面向公共安全的應急指揮平臺建設與應用、創新助力城市安全與發展、公安應急指揮顯控應用等話題做技術交流。
中央宣傳部、中央統戰部、中央檔案館(國家檔案局),國務院辦公廳政務信息公開辦、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統計局,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能源局,中國外文局,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審計學會,中國災害防御協會,中國醫院協會,光明日報社,經濟日報社,新華社、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有關同志列席會議。
據統計,來自中央部委及地方政府、企業、科研院所等機構的300余位代表參加了線下會議,同時線上吸引了3000多人觀看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