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護智慧城市網絡空間安全 任何“隱秘的角落”都不能放過
    來源: 科技日報 作者: 發布時間: 2020-07-15

            黑客入侵網絡系統后,隨意控制水位傳感器,觸發錯誤的洪水報警;入侵供電系統,造成全城停電,引發火災等一系列事故;操縱核電廠的核輻射傳感器,以放射性物質危害人類安全……當前,隨著以物聯網、大數據等為核心的智慧城市建設蓬勃興起,這些常在電影中出現的場景,未來也有可能成為真正的現實威脅。

      日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019年度物聯網與智慧城市關鍵技術及示范重點專項“智慧城市網絡信息安全綜合免疫關鍵技術與應用示范”項目在成都啟動,該項目由中國電子科技網絡信息安全有限公司牽頭,聯合中國科學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復旦大學等9家單位共同參與,旨在為萬物互聯下“乘風破浪”的智慧城市保駕護航。

      智慧城市網絡安全面臨新挑戰

      將政務、電力、交通、醫療等多個領域的信息單系統,通過物聯網、云計算等實現多領域、多信息共融、共享,是智慧城市建設的主要特色。但這種跨平臺領域的信息整合,在給人們帶來更好生活體驗及便利的同時,也容易成為黑客攻擊的靶子。

      “單系統的網絡防護本身具有一定基礎,但智慧城市建設讓萬物互聯,跨平臺的系統連接在一起后,多系統互聯的整體安全性就成為擺在人們面前的新挑戰。”“智慧城市網絡信息安全綜合免疫關鍵技術與應用示范”項目負責人許書彬舉例說,這好比一間屋子,以往只需要“鎖好門”就能保證安全,但如今物聯網信息時代不僅要“鎖好門”,還要守好墻、窗、排風口等所有對外連接的通道,風險防控從單點作戰向連線成面升級。

      為了讓城市中各系統“團結”在一起共同守護智慧城市安全,網絡安全綜合防控體系亟須建立,從而為數據信息共享提供整體性、體系化的安全保障。“這種智慧城市的綜合防控,將重點研究對城市物聯網運行環境的安全防御,通過威脅感知、異常檢測、風險評估和態勢分析等實現對重要信息系統的威脅預警、事件通報和應急處置服務等防控。”許書彬說,這就像人的大腦一樣,通過眼觀全局、大腦判斷與察知風險,指導四肢快速響應實施安全行為,用整體安全防控為系統間的數據信息傳輸共享配備“智慧守衛”。

      綜合防控體系打造城市“防護罩”

      如今,在我國智慧城市的建設實踐中,城市系統融合和應用場景都更加龐大和復雜,對數據處理和威脅檢測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新挑戰,智慧城市的網絡安全綜合防控這身“鎧甲”如何發揮“防護罩”的作用?

      按照部署,“智慧城市網絡信息安全綜合免疫關鍵技術與應用示范”項目研發的綜合防控體系,將研制安全網關、監測采集等設備,研發數據交換、監測采集、分析處置等12種軟件系統,以及搭建數據共享與交換、公共安全監測、仿真驗證、綜合防控等4個平臺。

      未來,綜合防控平臺將在特大城市開展跨行業、跨領域、跨系統的大規模應用示范。“將重點圍繞城市交通、城市管理、城市生活、公共安全4個領域展開。”許書彬說,相關示范單位將涵蓋交通、城管等11個單位,示范系統將涵蓋政企云、智慧社區服務、公共文化綜合服務、智慧人才服務、困難救助和幫扶綜合、勞資糾紛分析預警等55個信息系統。

      “為適應城市的發展需求,通過技術突破,網絡安全綜合防護墻也在不斷升級。”許書彬說,未來搭建的智慧城市網絡安全綜合防控平臺容量更大,可接入單位將繼續增多,可防控的信息系統范圍也會不斷擴大,城市里將有更多系統被納入保護。

      同時,城市安全整體防控的能力也將得到提升。許書彬說,未來城市數據共享與交換平臺的人群身份鏈接能力將超過1000萬,智慧城市網絡異常檢測系統的未知攻擊威脅檢測能力將提升至95%以上,智慧城市網絡安全威脅預警和應急處理系統的安全威脅預警時間不超過20秒,基于視頻監控的公共安全監測平臺的數據處理能力將達到40PB。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