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鄔賀銓院士:5G發力“新基建”的真正考驗是技術創新
    來源: 科技日報 作者: 劉園園 發布時間: 2020-05-06

    方興未艾的“新基建”,5G必不可少。

    “5G作為‘新基建’的首選,被賦予應對疫情帶來的經濟下行壓力和為經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供新引擎的重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說。他強調,5G發力“新基建”,還需通過創新來應對新的挑戰。

    2020年,中國將占全球5G連接數的70%

    5G進入‘新基建’的頭榜,我個人覺得一點都不奇怪。因為從2017年開始,連續三年《政府工作報告》里都把5G作為重點工作加以描述。疫情之下,5G應用初試身手,在遠程醫療、公共監控、智慧教育、遠程辦公、巡檢物流等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舉例來說,在抗擊疫情過程中,武漢雷神山醫院與北上廣多家醫院共同開展遠程會診,四地使用5G連線,進行遠程CT協作,對重癥患者的CT影像進行遠程標注和研討,并給出診斷方案。

    在復工復產方面,5G遠程辦公、5G遠程簽約、5G智慧物流、5G智慧工地等應用推動企業安全有序復工復產,滿足政企需求,為市場注入信心。

    從進展來看,我國的5G部署確實已取得一些成果。王志勤介紹,今年將是我國規模建設5G網絡的關鍵時間段。截至2020年2月,我們國家已經建設5G基站16萬個,用戶達到1300多萬,今年內會建設超過55萬個基站。整個規模和推進應該說非常快。

    “運營商克服困難,主動提高2020年建網目標,預計中國的5G用戶滲透率到2020年底將超過4G商用后一年的水平。”鄔賀銓說,根據相關預測,2020年,中國將占全球5G連接數的70%,2025年中國5G占全國移動連接總數的47%。

    面臨壓力,5G還帶來新的安全挑戰

    不過,在鄔賀銓看來,5G“新基建”需要應對不少挑戰。

    “5G從標準發布到大規模建網的時間間隔比前幾代移動通信都短,技術、運維、產品、市場都面臨成熟性的壓力,5G還帶來新的安全挑戰。”鄔賀銓說。

    在技術成熟度方面,鄔賀銓認為,我國5G正式商用還不到半年,主要亮點還只是寬帶移動接入,尚未經受大流量、大連接、高可靠、低時延的充分考驗。

    他進一步指出,我國今年在全球率先開展獨立組網(SA)大規模建設,將啟動基于服務的網絡體系(SBA)和虛擬化及網絡切片等新功能,為面向工業互聯網和車聯網應用奠定基礎,但目前SDN、NFV、網絡切片等大規模組網技術尚未驗證,我們面臨SA探路的風險。

    此外,在核心網絡路由協議方面,5G目前的標準并無突破,這在大規模建設5G核心網時需要加以考慮。而且,在密集業務流區域需要使用毫米波技術,我國在這一頻段的技術積累是短板。

    “目前公眾對5G的認識是帶寬更寬、速度更快,這并不足以迅速擴大用戶群,用戶需要有更高價值的體驗。”鄔賀銓談道,遠程醫療、無人駕駛、機器人和工業互聯網的應用很多涉及產業安全、人身安全、隱私保護以及倫理,超出了現有法律規范的內容,需要加快完善與5G應用有關的法律法規體系。

    在鄔賀銓看來,5G建設前期投入壓力很大,而移動通信網絡和用戶沒有達到規模就難言投資回報。5G作為新型基礎設施,不僅運營商要擔當作為,也需要產業鏈各方共同發力,還需要政策的大力支持。

    “‘新基建’對中國的5G而言,不僅是建設工程,也是技術創新的繼續,這是對中國5G引領的真正考驗。”鄔賀銓說。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