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種物聯網設備的普及,在給人們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安全隱患,如網絡攻擊、數據泄露等。保護用戶隱私、防止網絡攻擊、維護設備生態系統的可信任性,成為確保物聯網設備安全性的重要挑戰。
本期將從強化設備安全設計、加強網絡安全防護等5個方面為您介紹物聯網設備安全防范措施。
01 強化設備安全設計
1.安全認證和授權
對于物聯網設備的制造商而言,必須對設備進行安全認證和授權。通過嚴格的安全認證流程,確保設備滿足一定的安全標準和規范。同時,為每個設備配置獨特的標識符和訪問權限,限制設備間的通信,并控制用戶對設備的控制權限,可以有效防止未經授權的設備訪問和控制。
2.安全啟動和固件驗證
設備制造商應實施安全啟動和固件驗證機制。安全啟動可以確保設備在啟動過程中驗證固件的完整性和真實性,防止固件的惡意篡改和加載。固件驗證則可以在設備運行時驗證固件的合法性,防止惡意固件的執行。
02 加強網絡安全防護
1.網絡入侵檢測系統和入侵防御系統
部署網絡入侵檢測系統(IDS)和網絡入侵防御系統(IPS)可以實時監測網絡流量,及時識別和阻止異常流量和惡意攻擊。IDS可以監測設備通信中的異常行為,而IPS可以根據檢測到的異常行為采取相應措施進行防御,如阻斷異常流量或阻止設備被黑客控制。
2.虛擬專用網絡
虛擬專用網絡(VPN)可以為物聯網設備提供加密的通信通道,保障數據在傳輸過程中的安全性。VPN可以隱藏設備真實的IP地址,增加攻擊者獲取設備信息的難度,并確保設備之間的通信是私密和安全的。
3.軟件定義網絡
軟件定義網絡(SDN)是一種網絡架構和技術,通過分離網絡元素(如路由器、交換機和網關)和轉發過程來防范網絡攻擊。它將網絡控制層與數據轉發層進行分離,通過集中式控制器來管理和配置網絡設備,從而提供更靈活、可編程和可管理的網絡環境。SDN技術在防范網絡攻擊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和潛力。
03 數據隱私保護技術
1.數據加密與脫敏
在傳輸和存儲敏感數據時,采用數據加密技術是非常重要的。采用端到端加密技術可以確保在數據從發送端傳輸到接收端的整個過程中,數據始終是加密的,只有發送和接收方可以解密和讀取數據,中間的任何其他節點都無法解密或訪問數據。對稱加密或非對稱加密算法也可以確保數據在傳輸和存儲過程中不被竊取或篡改。此外,可以采用脫敏技術對不必要的個人信息進行脫敏處理,降低數據泄露風險。
2.匿名化技術
采用匿名化技術可以隱藏用戶的真實身份信息,保護用戶的隱私。匿名化技術可以對用戶數據進行處理,使得數據無法直接與特定用戶相關聯,從而降低用戶隱私泄露的風險。
04 及時維護設備固件
制造商應及時更新設備固件,修復已知的安全漏洞。同時,制定定期的固件更新計劃,確保設備能夠及時獲取最新的安全補丁和功能改進。
05 提升用戶安全意識
用戶應了解設備的安全設置,選擇可信賴的設備和供應商,避免使用弱口令,不隨意分享個人信息,提高隱私保護意識,保護個人信息及數據傳輸的安全性。
【摘編自《保密科學技術》2024年3月刊《物聯網設備在消費電子領域的安全挑戰與策略》一文,作者:彭振、劉佳、楊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