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時監測水質狀態,自動識別水管缺陷,全景仿真處理工藝……如今,水務系統的智能化程度不斷提高。近日,記者走進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蒲陽污水處理廠的中控室內,一塊電子大屏映入眼簾,上面顯示著各廠區重要區域的實時畫面、運行情況和相關數據等。
水務行業是支撐社會經濟和城鎮化健康有序發展的重要行業,是保障居民生產生活的基礎性行業。根據《城鎮水務2035年行業發展規劃綱要》發展目標,到2035年,安全、便民、高效、綠色、經濟、智慧的現代化城鎮水務體系將基本建成。
作為世界灌溉遺產,都江堰承擔著農業灌溉、城鄉供水、水產養殖、防洪、發電、旅游等多目標綜合服務任務。近年來,四川省、都江堰市陸續出臺了系列政策,指導智慧供排水項目建設,推動供排水管理效率、質量和水平全方位提升。
“為解決都江堰市供水、污水體系運行維護管理的實際需求,我們建設了17座污水處理廠和131座農村污水處理站,鋪設427.24公里污水管網,提升了都江堰市供水、污水體系運維信息化管理水平,實現了智慧化運營管理。”都江堰鐵工生態環境治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小波介紹,都江堰市供排水系統提升項目將繼續投資7600萬元完善供排水智能監管平臺,包括供水管網智能監測系統、排水管網智能監測系統、視頻監測系統、信息化監管平臺等。
供排水智能監管平臺有助于保障企業安全生產。王小波說,依托監管平臺,通過實時監控和數據分析,企業可以及時發現并解決潛在的安全隱患,確保供排水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尤其是發生突發事件時,平臺還能迅速啟動應急預案,為應急處理提供決策支持,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該項目由中國鐵工投資建設集團(以下簡稱“中國鐵工”)建設,綜合運用GIS、數字孿生等技術手段,全景仿真自來水廠、污水處理廠的各項工藝流程,實現自來水生產、污水處理工藝流程的三維可視化展示。在此基礎上,項目集成水廠自動化控制系統,實現水處理工藝流程的自動化運行,有效提高了水廠的精細化管理水平,保障水廠安全高效運轉。
當前,智慧水務管理系統一般由供水板塊和污水板塊構成。中國鐵工近幾年來不斷探索,在兩大板塊的智能化管理方面打出了一套“組合拳”。
污水智慧水務平臺方面,中國鐵工開發出一套管理系統,由11個功能模塊、1個手機應用客戶端以及1個微信公眾號端組成。“這一平臺能大幅提升項目管理效能,通過信息化、智慧化管控,使運營項目實現少人值守。”中國鐵工投資建設集團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年福兵說。
供水智慧水務平臺方面,中國鐵工于2020年在寧夏銀川投資3000多萬元建設了供水智慧水務運行平臺,涉及取水、輸水、制水、供水、客服全業務鏈。年福兵介紹,該平臺采用自控信息和物聯網技術,可對取水、蓄水、制水及配水進行統計、分析,對異常情況進行預警。
專家認為,水務運營項目具有服務范圍廣、工況復雜多變、設備儀表數量眾多、生產信息量大等特點,運營工藝需時刻根據水質進行調整,環節多、難度大,標準化運營體系建設是水務環保類項目的立身之本。中國鐵工通過建設智慧水務管理系統,在標準化管理、精細化控制、智慧化運營方面不斷探索和實踐,樹立一批典型項目,為我國智慧水務行業發展提供了有益借鑒。(記者 矯 陽 薛 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