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同時也是產業體系最完備、區域一體化水平最高的地區之一。作為長三角重要一極,江蘇與滬浙皖不斷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跨區域協同,發揮人才集聚多、科技水平高、產業基礎好和市場潛力大等優勢,以協同創新賦能產業補鏈延鏈強鏈。
走進理想汽車常州生產基地,生產線上機器轟鳴,一排排機械臂揮舞忙碌,一塊塊鋼板通過沖壓、焊裝、涂裝、總裝等工藝變成一輛輛新車。“得益于長三角地區的產業配套與協作,我們平均每40秒就能造好一輛車,每小時有90輛新車從生產流水線下線,新能源汽車日產量可達1800輛。”理想汽車智能制造負責人李斌說,在長三角地區,通過產業集群協同發展,新能源汽車整車廠可以在4小時車程內解決所需配套零部件供應。
斯潤天朗(無錫)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為理想、蔚來等新能源汽車企業提供車載智能互聯終端(TBOX)產品的廠商,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長三角地區覆蓋了動力電池、車載芯片、自動駕駛系統等智能汽車零部件的全生態鏈,在新能源產業鏈上已經形成了強大完備的本地供應鏈優勢。
6月下旬,記者走進江蘇無錫國家集成電路設計中心的中科芯項目組,一場由復旦大學、企業研發團隊、安徽合作伙伴三方組成的遠程聯合攻關研討會正在進行。“從技術開發到實現量產,過去研發周期很長,有時候甚至超過10年。現在采用聯合攻關的合作模式,3年左右就可以快速實現從基礎技術到工程應用的轉化。”無錫中科芯長三角項目負責人李楊說,同單打獨斗的研發相比,聯合攻關有效整合了創新資源,大大提高了攻關效率。
開展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是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邁出的關鍵一步。2021年起,長三角區域逐步探索建立跨區域聯合攻關合作機制。到2023年底,圍繞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領域,共同部署實施了43個聯合攻關項目。其中,江蘇牽頭11項,項目總投入達4.2億元。
6月初,《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指數2024》正式發布,江蘇省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張華介紹,2018年以來,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指數年均增幅達9.26%,長三角協同創新引領示范作用不斷加強,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邁向新階段。“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賦能產業升級取得了可喜成績,呈現出創新人才量質雙升、成果共用活躍、合作不斷緊密等亮點,技術轉移呈現前沿化、多元化趨勢,新質生產力培育速度正在不斷加快。”張華說。(蔣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