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了重慶市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指出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強化數字賦能、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要科學規劃建設大數據平臺和網絡系統,強化聯合指揮和各方協同,切實提高執行力。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為加快城市數字化轉型、探索超大城市治理新路提供了根本遵循。總書記強調的“‘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更是在重慶信息通信業中引發了熱烈的反響。
從覆蓋全市數字化運行和治理的“城市大腦”,到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產業大腦”,重慶信息通信業持續完善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努力交出了一份讓重慶城市治理更聰明、產業發展更高效、人民生活更幸福的“信號升格”特色答卷。
“8D魔幻城市”不迷路
信號覆蓋無死角
來到重慶,最著名的地標建筑一定是解放碑。解放碑、朝天門、洪崖洞是重慶的“網紅打卡點”,日均人流量超30萬,重大節假日人流量超100萬。高清的視頻直播、流暢的視頻通話、更快的朋友圈“打卡”……這些都離不開高質量的移動網絡,也和重慶的城市形象建設息息相關。
寬敞空曠的商業步行街,周邊高聳入云的寫字樓和購物商場,給網絡覆蓋帶來不小的挑戰。對此,重慶電信在解放碑商圈采用宏微協同立體組網,充分利用周邊裙樓樓頂、步行街燈桿等室外基站和周邊商場、地鐵站內的有源室分基站,實現“8D魔幻城市”的5G連續覆蓋。重慶電信無線網絡中心副總經理廖夢石告訴記者,2024年跨年夜超19萬重慶市民一起聆聽新年鐘聲,通過創新引入5G-A 3CC載波聚合技術,實現了超密集人群的5G泛在千兆體驗。
“走錯一個匝道就是重慶一日游”,重慶道路縱橫交錯,道路變化多、車道多,地下導航更是難題。地下20米至60米深,7.5公里長,包括上中下三層隧道群和超小半徑螺旋形隧道,串聯近30個地下車庫、2.3萬個車位,配套紅綠燈、載車電梯等交通設施——這里就是解放碑地下環島。如此復雜的交通構造和高峰時期的通行壓力,實現實時通信暢聯和高精度導航,難度可想而知。
重慶移動直面挑戰,從2020年起率先在這里落地“5G+北斗”室內導航系統,通過在環道內部署衛星定位設備,實現了動態精度3~5厘米、靜態精度5~8毫米、縱深近50米的精準定位服務。“這一系統填補了國內地下隧道無衛星導航的技術空白,有效解決了隧道內定位導航和車流監測等問題,實現了‘定得住、識得準、分得精’的‘5G+北斗’室內定位服務,助力通車量提升超500%。”重慶移動城一分公司總經理助理吳星表示。在重慶多山多橋多隧道的獨特場景中,快速復制推廣這一系統將有效緩解交通壓力。
在“輕軌穿樓”李子壩站下方的觀景平臺,聚集游客最多可達5000余人。為了更好展示這張重慶名片,實現運營商全頻段覆蓋,重慶鐵塔將其中1座燈桿塔改造升級,滿足了區域內4G、5G網絡深度覆蓋的要求。“共享桿站不僅節省成本,還通過構建全國統一的平臺、開放的算法倉,為其他行業提供視覺感知、數據采集等服務。”重慶鐵塔渝中區域經理董曉杰告訴記者。
“重慶管局立足重慶發展和群眾需求,聚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大國家戰略,圍繞一區兩群、鐵路、高速公路、軌道交通、電梯等重點場景,實施‘暢連山城 信號升格’行動,進一步加強了和市發展改革委等十個市級部門的溝通協調,共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重慶市通信管理局有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記者了解到,截至4月,“暢連山城信號升格”專項行動已對重慶200余個商圈和文旅場所、1200余個居住社區、7000余部電梯等場景完成了網絡質量優化,同時完成了8條既有軌道交通線路的224個站臺、199段隧道中的5G網絡改造,網絡測試速率最高超過了700Mbps。針對建筑物高層多、電梯多的“重慶特色”,重慶率先要求對所有電梯進行網絡覆蓋,將建設單位通信配套技術建設標準納入重慶市電梯安全管理辦法,實現新增電梯網絡覆蓋率100%。
5G深入產業核心環節
描繪智慧制造藍圖
大規模工業機器人分列產線兩側,最新款汽車依次下線,制造車間線纜卻大幅減少——這里就是由中國聯通(重慶)5G融合創新中心攜手華為、長安汽車等產業伙伴共同打造的長安汽車數智工廠。
在這里,5G大范圍應用于汽車制造中的壓鑄、電池、機加、沖、焊、涂、總7大車間、千余種加工或生產場景。通過5G連接數字底座和數十種制造系統,實時傳輸百萬級生產指令,支撐安全、質量、交付、成本、人員、設備、環境等7大板塊的業務運轉及工廠運營可視化,讓消費者可以實時參與汽車設計,跟蹤車輛生產動態。
“借助‘一體化能力聚合,一體化運營服務’的優勢,我們重點聚焦汽車及工業智造全產業鏈,賦能柔性生產制造、AI視覺質檢等‘5G+工業互聯網’典型應用場景。”中國聯通5G融合創新中心總經理周華說。以5G為信息和數據橋梁,讓5G工廠的每一個零件都有來源,每一道工序都實時呈現,每一項數據都全程可控——5G已深度融入汽車制造,成為各個制造環節中的核心要素之一。
在宗申動力,5G+AI融入5G+MES、5G+AI質檢、5G+智慧物流、5G+遠程操控、5G+輔助裝配等應用場景和5G內網建設,覆蓋摩托車發動機生產制造行業的“人機料法環測”各業務場景。
在重慶美的國家級“5G+工業互聯網”智能工廠,美的集團與中國電信合作進行5G專網改造,運用工業互聯網技術實現對工業數據深度感知、傳輸交換、計算處理和高級分析,建立生產環節與生產人員的網絡互聯,打通從單個機器到生產線,再到整個工廠的智能決策和動態優化鏈條。
5G-A通感一體+算力
助力重慶低空經濟“新航線”
“低空經濟”在今年全國兩會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門印發《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到2030年,推動低空經濟形成萬億級市場規模。
要把低空經濟發展好,先要考慮怎樣把低空區域管理好。重慶作為“山城”“江城”,亟須整合陸運、空運和航運,打造高效物流鏈。“望山跑死馬”,如何有效監管無人機這樣的“小散慢”低空目標呢?
5G通感一體化是答案。作為5G-A的重要特性,5G-A通感一體將通信、感知、計算等多種能力結合,在保障通信服務的同時,賦予基站感知探測能力,可以對低空飛行物、道路車輛、水域船舶等實現低成本、無盲區、全天候的感知。
在兩江新區國際博覽中心,重慶移動完成了5GA通感一體化基站低空感知功能驗證。重慶移動5G-A專家楊玉東表示,借助最新的AI識別算法,5GA通感一體化基站可以識別反射面積0.01平方米的低空飛行物,有效監管各類低空目標。
2024年首屆重慶低空飛行消費周啟動,梁平區發力建設“低空之城”……重慶低空經濟正在啟動引擎,飛出未來產業發展的“新航線”,這背后離不開強大算力的支撐。
目前,重慶已經布局重慶智能計算制造基地生產中心、重慶鯤鵬計算產業生態中心、重慶人工智能創新中心和重慶市數字經濟(先進計算)產業園等算力產業鏈基礎設施,基于昇騰全棧AI軟硬件技術和鯤鵬計算生態,以澎湃AI算力助力重慶打通智慧城市、自動駕駛、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產業全流程。
堅持把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作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發展新興產業,加快西部地區產業轉型升級,這是時代賦予重慶的重要使命。
面向未來,重慶將建設更加先進、綠色、智能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體系,鞏固優勢產業的領先地位,交出一份數智新重慶高質量發展的“特色答卷”。(記者 李曉東 徐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