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 丹:加強數據安全建設 提升數據應用保障能力
    來源: 人民網 作者: 發布時間: 2024-03-07

    人民網北京3月7日電 (王紹紹)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是做大做強數字經濟的關鍵。全國人大代表,民盟湖北省委副主委、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馮丹在今年全國兩會上表示,數據的充分流通、共享、集中挖掘和利用為社會帶來了巨大價值,在充分發揮數據價值的同時,確保數據安全意義重大。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顯示,我國將制定支持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積極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近年來,通用人工智能產業迎來快速發展,數據成為未來人工智能競爭的關鍵要素。面對優質中文數據集稀缺的現狀,無數據可用成為阻礙大模型研發和通用人工智能發展的瓶頸。馮丹建議,由上至下建立統一的數據對外使用標準,盡快實現全國數據共享挖掘和災備集群互通互聯,確保關鍵行業重要核心數據100%覆蓋。既為人工智能發展提供高質量語料,又為數據安全保駕護航。

    加快國家數據安全建設,發展災備產業、升級備份架構,對于保障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很重要。對此,馮丹表示,應重點關注數據災備建設率低和主流備份架構落后的問題,提升我國自主可控的災備產業能力,讓數據得到有效保護、合法利用、有序流動。

    在馮丹看來,進一步釋放數據價值,構建全球領先的技術競爭力,應持續推進數據災備基礎理論研究及產品技術創新,重點攻克基于閃存介質的存儲內生數據安全技術、面向介質的高效數據布局技術、領先的重刪壓縮算法技術、數據流通的可管可控技術、人工智能模型安全及語料安全等前沿技術。

    “對于數據價值大、密度高的行業,應持續開展災備產業發展試點示范,遴選并推廣一批災備數據安全、數據存儲等領域的生態優秀實踐,形成新的行業標準,加快國家數據安全建設,激發數據價值。”馮丹建議,圍繞新計算模式、新網絡架構和新應用場景,鼓勵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企業等主體積極進行聯合創新。


    地方動態

    第四次數據標注產業供需對接會暨央企走進國家數據標注基地(保定)舉行

    算力與綠電協同:中金數據烏蘭察布打造中國源網荷儲一體化零碳算力標桿

    2025數據服務業發展研討會在京召開

    A股產業互聯網平臺公司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京成功舉辦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