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商排位生變 跨境業務崛起
    來源: 廣州日報 作者: 發布時間: 2024-01-08

            如果說2023年是電商行業處于反復、徘徊、求變的階段,那么,2024年理性消費效應進一步顯現,勢必要電商企業回歸“初心”,真正以消費者訴求為核心。業內人士指出,當前“低價戰”帶來的“卷”并非是市場、平臺與商家想要見到的,而消費者需要的也是講求質量的性價比產品,未來,平臺用AI大模型等新技術賦能電商,尋找行業新增長點是大趨勢。

      保位之戰

      打破固有格局

      新電商三兄弟“長大”

      迎合時代“風口”才能“跑出”,在互聯網行業中不斷印證。2023年11月底,拼多多美股市值超過阿里巴巴,電商競爭的固有格局徹底打破。至截稿時,拼多多美股市值達到1978.9億美元,阿里的市值為1950億美元。不僅拼多多,作為直播電商代表的抖音與快手,他們的表現亦亮眼。快手在2023年第三季度財報披露,快手電商GMV達到2902億元,在淡季實現30.4%的同比增長。

      面對后起之秀“圍攻”,京東與阿里不會坐以待斃,京東創始人劉強東與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在去年底相繼發聲,提及的內容核心幾乎一樣,“企業要變,不變就沒有出路”。在人事架構調整上,這兩家巨頭已是“大刀闊斧”。目前,京東、阿里的核心電商業務,京東零售CEO由京東集團CEO許冉兼任,而淘天集團CEO則由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兼任。在業務層面,阿里把迎合年輕人口味和需求的業務,包括1688、閑魚、夸克、釘釘提升至第一批戰略級創新業務。從1月1日起,京東采銷等一線業務人員漲薪,并且招聘搶人。業內人士表示,自上而下的變革勢必是電商巨頭在2024年的“主旋律”,業務、管理層年輕化、組織扁平化是平臺的目標。

      “拼抖快”也不甘于當前的“一畝三分地”。抖音、快手在業務架構與人事安排上,亦朝著貨架電商大舉進發,在內容電商為主要模式的情況下,喊出“加碼貨架電商建設與引流”, “殺入”巨頭們的腹地。拼多多通過多多視頻、直播來加強內容“種草”的部分,目前更把“多多視頻”放在首頁的底部導航欄。

      未來,新老電商將會深入對方的護城河,然而,經歷拼多多這一役,誰都不敢“輕敵”。

      “卷”價格

      “價格戰”更激烈

      優化商業模式和營銷策略

      一邊是組織架構調整,另一邊則經營模式的變革。在新年前,阿里與京東一前一后在售后條款中新增“僅退款”的規則,引起市場的廣泛熱議。“不退貨僅退款”的售后規則最初是由拼多多提出,抖音隨后跟進,如今,四家電商均已加入該售后標準的隊伍之中。從“低價”策略,再到售后服務規則的變化,毫不例外,平臺都是為了“討好”消費者,迎合當下消費觀念的改變。第三方調研機構QuestMobile發布的《2023年雙十一洞察報告》顯示,雙十一,各平臺主打“全網最低價”,簡化優惠規則,增加補貼力度。

      隨著近年電商總流量增長放緩,加上用戶的觀念改變,低價競爭進一步延續。“2024年,電商低價競爭會更激烈。”電商專家、海豚社創始人李成東看來,去年上線百億補貼頻道、推“僅退款”服務、管理層調整等都只是前奏,后續必定會繼續想辦法實現低價。不過,在他看來,“低價”策略并非京東、阿里等平臺的全部策略。“低價”只是普通消費者共性需求,但在京東、阿里上有其他消費群體,除了價格,他們對服務、品質有要求,還有品牌商家,他們不能丟失這部分商家和用戶。

      記者觀察發現,“低價”短期能獲得用戶“用腳投票”,但會限制長期增長。平臺在一邊“打低價”的同時,一邊亦不斷強調品牌、服務、產品質量。“我們從用戶行為也看到消費升級既關乎品質,也關乎價格,是‘質價比’的優化,是消費者對優價好物的極致追求。”拼多多集團董事長、聯席首席執行官陳磊表示。

      業內分析,電商行業的競爭加劇,對于電商平臺而言,則需要不斷創新和優化自身的商業模式和營銷策略,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和消費者需求。

      拼出海

      電商市場滲透率上升

      跨境業務成第二增長曲線

      Temu、SHEIN、Tiktok以及速賣通,過去一年,這四家跨境電商成功進入了大眾視野。過往,在全球跨境電商市場,以亞馬遜、ebay等全球電商為主導,隨著這四家來自中國的跨境電商平臺的強勢崛起,甚至“卷”到了這些全球電商巨頭們。

      另一方面,隨著在海外市場高歌猛進,跨境業務已成為電商平臺營收的第二增長極。據拼多多2023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多多跨境已推出一年有余,觸達全球40多個國家及地區。

      同期,阿里財報披露,在2023年第三季度,受益于海外主要零售平臺強勁表現的帶動,國際零售商業整體訂單同比增長28%,推動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營收大幅擴張53%至245.1億元。其中,本季度國際零售商業營收達到189億元,同比增長73%。

      展望2024年,我國跨境電商能保持高速增長,但是維持長期發展就是平臺要考慮的方面。分析指出,2024年,平臺、品牌與賣家需要建立差異化競爭優勢,注重品牌與附加值的打造,提升物流交付等服務體驗,在全球開拓新市場的同時做好本地化本土化運營,同時注重依法合規運營。去年10月,Tiktok電商在印尼市場被關停,幸好僅兩個月后,TikTok宣布與印尼當地的GoTo集團達成電商戰略合作,并重新回歸當地市場。此次風波后,不管平臺還是行業都意識到,利用價格、商品打開市場僅是“出海”的第一步,要在當地持續經營,本地化與合規化是跨境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跨境電商企業的先進性,在于為‘落地’的國家和地區帶來更好的技術引領、數字經濟的經驗,是造福當地消費者,更應該是利用先進的生產力去為當地政府、當地社會排憂解難,而并非只以賺錢為目的。”艾媒咨詢CEO張毅談到,跨境電商企業在經營時,除了生意本身,還要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建立強大的消費信譽和消費品牌。

      強技術

      人工智能新“風口”

      AI+電商 有望重塑行業

      ChatGPT引燃了新一輪人工智能的“風口”,一年來,AI大模型的話題熱度高居不下。新一輪AI技術的發展,電商是其重要的“落地”場景,在電商行業積極“求變”的當下,AI是否會成為今年,乃至未來一段時間,電商行業的新變量?目前來看,行業的答案是肯定的。

      “AI電商時代剛剛開始,對誰都是機會,也是挑戰。”阿里創始人馬云在內網發言時提及“AI電商”。截至目前,阿里、京東、字節跳動、騰訊、百度等均已推出旗下的大模型產品,并計劃逐步植入電商業務,例如智能客服、個性化推薦、AI數字人直播等這些AI產品已使用到電商領域。當前打開淘寶進入搜索界面,除了搜索欄外,還有“淘寶問問”功能,能幫助用戶更快速地找到合心意的產品。去年雙十一,京東接入旗下自研言犀大模型的智能客服“京小智”,平臺數據顯示,開售前10分鐘內,京東云智能客服累計咨詢服務量超過188萬次。對于商家,AI的使用場景更為廣泛與迫切,如今電商都熱衷內容“種草”,AI的創意能力大大減輕商家在生成文圖,甚至視頻壓力。記者在百度電商的一場招商大會上看到,如今AI數字人已助力珠寶等產業直播帶貨,而且數字人能夠做到24小時的直播,大大減輕了商家、主播的負擔。

      AI賦能電商在“人貨場”全面鋪開,開源證券日前發布的研報中建議,AI導購在國內外加速落地,實現了商品推薦、服裝試穿等功能創新,有望幫助電商平臺和服務商提升商品銷售效率,實現降本增效。張毅對記者表示,“‘低價戰’讓各大平臺變得‘卷’,他們勢必會考慮利用科技創新、科技賦能,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附加值服務。”他預期,未來三至五年甚至更長時間,AI賦能電商是必然趨勢。

      在AI布局方面上,阿里亦邁開了步伐。吳泳銘在去年11月的財報電話會上談到,面向未來,阿里將以技術驅動的互聯網平臺業務、AI驅動的科技業務、全球化的商業網絡作為重要優先級方向,以更靈活的治理機制,抓住科技變革帶來的新機會。


    地方動態

    第四次數據標注產業供需對接會暨央企走進國家數據標注基地(保定)舉行

    算力與綠電協同:中金數據烏蘭察布打造中國源網荷儲一體化零碳算力標桿

    2025數據服務業發展研討會在京召開

    A股產業互聯網平臺公司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京成功舉辦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