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數據流通交易既細化規范又強化指引
    來源: 科技日報 作者: 發布時間: 2023-12-21

            誰掌握了數據,誰就掌握了主動權。據《2023年中國數據交易市場研究分析報告》測算,2022年中國數據交易行業市場規模為876.8億元,到2025年中國數據行業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046.0億元,到2030年中國數據行業市場規模有望達到5155.9億元。

      在看到數據行業市場蓬勃發展的同時,也要看到其背后的挑戰。比如目前,場內數據交易服務體系建設尚不完善,數商在數據交易中面臨著一系列痛點問題,場內交易活躍度還有待提升;經營主體“不敢、不會、不愿”交易的問題仍然存在……為解決上述問題,上海數據交易所(以下簡稱上海數交所)圍繞推動數據流通交易和數據資產創新應用兩大主線,于近日發布了全球首個數據交易所交易規則體系——上海數交所交易規則體系(2024)。該規則體系旨在健全數據交易制度,推動數據作為商品、作為資產在流通中產生價值,發揮數據要素的乘數效應,推動數據交易創新發展。

      完善數據交易制度

      2022年12月發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從數據產權、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四方面,初步搭建了我國數據基礎制度體系,解決了數據流通交易的大部分問題。此次首發的上海數據交易所交易規則體系(2024),則搭建了“辦法—規范—指引”三個層級的交易制度結構。

      該規則體系以《上海數據交易所數據交易管理辦法》作為全局性的統領文件,歸集為“主體管理—交易管理—運營管理—糾紛解決”四大模塊,回應了數據交易的市場發展及管理需求;細化9項規范,推出特色數據交易服務欄目,并以指導交易實踐為目的推出6項指引,從頂層設計到操作層面打造規范化、體系化、實操化的交易制度。

      “數據要素基礎制度的建設是全新的領域,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創新探索。”上海市法學會黨組副書記、專職副會長施偉東說,“未來指引一定多于規范,規范也會進一步發展起來。數據交易的邊界到哪里,制度服務保障就會跟進到哪里。”如在合規指引方面,上海數交所發布《上海數據交易所數據交易安全合規指引》與《上海數據交易所數據交易合規注意事項清單》,明確了數據交易的合規操作路徑。在糾紛爭議解決機制探索方面,上海數交所聯合北京大學法學院共同發布《數據交易安全港白皮書》,提出了“合規技術”與“法律規則”相結合、“主動投入”與“預期免責”相結合的安全港規則,通過數據交易場所這一監管環境為降低經營主體在創新性、探索性和大規模數據交易場景中的法律風險提供解決方案。

      優化數據流通環境

      推動數據交易創新發展,僅靠健全數據交易制度還遠遠不夠,優化數據流通環境同樣重要。

      可信性是數據要素流通使用的前提條件和核心要求。上海數交所已經聯合中國工程院院士鄔江興領銜的復旦大學大數據研究院,完成了國內首個數據交易內生可信交付框架的頂層設計。以該可信交付框架為基座,上海數交所系統布局數據交易鏈、數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五大核心業務系統,實現與數據交易鏈的對接,為數據可信流通提供系統支撐。此外,上海數交所自主研發數據交易鏈一體機作為硬件支撐。在建設數據交易鏈區域節點過程中,數據交易鏈一體機將成為其中關鍵的基礎設施。

      “數據交易不但要可用,更要好用、管用。這需要用實實在在的技術手段來保證數據交易健康可持續發展。”鄔江興說,“我們將更關注如何讓數據流動起來,使之更安全高效地服務千行百業。”

      數據要素化是一個不斷演進的過程,經歷從數據資源到數據產品再到數據資產的三個階段。針對數據資產成本歸集難、攤銷年限確認難、數據資產市場價值測算難等數據資產入表和估值難點問題,上海數交所聯合戰略數商團隊,發布《數據資產入表及估值實踐與操作指南》,針對企業入表十大操作難點、三種收益測算、八項創新應用給出操作指引。該指南指出,要將數據資產轉化為可流通交易通證,通過對數據資產進行價值創造、價值標記、價值交換和價值分配,讓數據資產在未來能夠真正像股票、債券一樣在交易市場上流通交易。數據資產通證化帶來的通證經濟將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魏路 記者王春)


    地方動態

    第四次數據標注產業供需對接會暨央企走進國家數據標注基地(保定)舉行

    算力與綠電協同:中金數據烏蘭察布打造中國源網荷儲一體化零碳算力標桿

    2025數據服務業發展研討會在京召開

    A股產業互聯網平臺公司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京成功舉辦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