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各地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建立“創新聯合體”被頻頻提及,成為不少地方今年的一項重點工作。為何多地不約而同地支持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各地應當如何布局創新聯合體,企業又該如何從中把握機會?
為強化創新平臺支撐,江西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實施高端研發機構共建行動,支持企業依托產業鏈組建體系化、任務型創新聯合體,引進共建30家高端研發機構;為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江蘇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建立創新扶持機制,支持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布局前沿技術、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為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拓寬企業參與省級以上重大科研項目渠道,鼓勵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打造優良創新生態……經濟日報記者梳理各地政府工作報告發現,很多省份都提到了建立“創新聯合體”,在空間范圍上覆蓋了“東西南北中”。
2020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發揮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支持領軍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帶動中小企業創新活動。如今,各地聞風而動,積極落實中央部署,紛紛開始探索創新聯合體的有效路徑。
整合資源攻克核心技術
“布局創新聯合體是地方政府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關于2021年‘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重點任務部署的具體舉措,與地方創新發展緊密相關,也是地方在區域層面上可以發揮作用的主要著力點。”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創新發展政策研究所執行所長溫珂表示。
不過,各地“不謀而合”的背后邏輯都是為了通過組織形式創新,突破“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目前,國內學者和決策者基本形成的共識是:關鍵核心技術被‘卡脖子’只是一種表象,根源在于我國在戰略領域未能構建起產業創新生態,技術與市場之間沒有實現協同。”在溫珂看來,政府組織產業力量圍繞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也是發達國家的常用手段。
舉例來看,為推動半導體產業發展,日本1976年發起成立了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研究組合(簡稱“VLSI組合”);1987年美國組建了半導體制造技術聯盟(簡稱“SEMATECH聯盟”)。從效果來看,VLSI組合幫助日本在動態存儲器等領域上超過了美國,在1986年至1991年間占有全球半導體市場近一半的份額,取代了美國榜首位置。在SEMATECH聯盟的支持下,美國在半導體制造技術的關鍵領域上超過了日本,于1992年重獲全球半導體市場第一的寶座。
“關鍵核心技術涉及的問題一般比較復雜,僅僅依靠市場力量自發組織研發攻關往往比較低效,這就需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譜區科技和工業信息化局局長李雯告訴記者,創新型領軍企業一般具有較強的垂直整合能力,由他們牽頭組織創新聯合體,可以使大中小企業提早介入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進而更好地推動產業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比如,青云譜區去年就推薦了中德生物、北軟科技等4家企業申報科技部‘科技助力經濟2020’重點專項項目,并組織近80家企業申報省、市科技計劃項目,包括重大科技攻關、研發費用后補助等13個類別。”李雯介紹,下一步,青云譜區將進一步鼓勵支持重點企業牽頭建設創新聯合體,整合集聚優勢創新資源,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和企業核心競爭力。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針對各地應當如何布局創新聯合體,溫珂表示,各地需綜合考慮產業鏈基礎、領軍企業和科教資源等方面優勢,布局創新聯合體。“具體到產業鏈基礎,應當選擇地方具有優勢特色的產業領域,能夠保證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的產業生態相對完整。”
至于創新聯合體的牽頭企業,從各地政府工作報告來看,不少依托現有企業。比如,吉林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支持一汽、吉化、長客等領軍企業開展產業集成創新試點,組建創新聯合體;山西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抓住省屬國企新一輪戰略性重組基本完成的機遇,把大型企業培育成高科技領軍企業的排頭兵,支持領軍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
作為創新聯合體的主角,企業該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溫珂認為,一般意義上來看,企業要想發展成為牽頭創新聯合體的領軍企業,需要建成更加開放的治理結構,與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間建立協同創新機制,聯結上下游企業形成利益共同體;需要重視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加大研發投入,緊密結合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的部署,圍繞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進行選題,明確任務目標,加大科技資源投入;需要重視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和激勵,立足企業特點,完善科技創新人才的激勵機制,為人才成長提供資源支持。
此外,還需要重視知識產權戰略規劃。“聯結創新聯合體生態利益共享機制關鍵要靠知識產權來實現,帶領聯合體在市場上建立競爭優勢也需要以知識產權為重要手段。因此,企業必須重視知識產權戰略規劃的制定與動態完善。”溫珂提醒說。
政府不要越位也不能缺位
“支持企業建立創新聯合體,政府既不要越位,也不能缺位。”溫珂認為,創新聯合體是在政府與市場互動中不斷被建設、修正和調適的,這一創新過程不斷推動著產業創新生態系統內形成激勵創新的正反饋鏈條、實現技術創新的自我強化機制。其關鍵在于政府進行適應性的動態調整。
具體來說,溫珂表示,一方面,不要越位。政府應放手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不應做的不要做,不該管的不去管。首先,堅持政府引導、市場投入。創新聯合體的建設投入主要應由企業來完成,地方政府投入只占其中較少部分,主要發揮啟動建設的引導作用。其次,放權牽頭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建設主體,積極探索創新聯合體的體制機制創新。再次,政府不要插手創新聯合體“人、財、物”的日常管理,不應把當前財政科研項目管理和評價的一般性規定套用于創新聯合體的經費使用監督。
另一方面,不能缺位。政府應嚴把創新聯合體布局建設的頂層設計關。首先,聚焦哪些領域建立創新聯合體,需要政府主導布局。政府是創新聯合體中的利益中立方,有責任也有能力協同各方力量對區域創新發展需求進行優先級排序,確定創新聯合體的領域布局。其次,要引導創新聯合體制定發展路線圖,圍繞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和產業創新生態系統構建設定階段性目標,針對各階段的支持舉措作出前瞻性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