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廣電行業試水“云錄制”破冰綜藝困境,到諸多互聯網企業加速布局遠程辦公,再到5G產品的加速落地……新冠肺炎疫情之下,5G技術正向各行各業深度滲透,或將開辟行業新藍海。
疫情期間,觀眾在家欣賞到眾多“云錄制”的綜藝節目,湖南衛視綜藝《歌手》就是其中之一。該節目依托湖南有線5G芒果超視平臺,實現500位在線大眾聽審團同音效、同視效地收看來自全球五地的歌手競演。
“這開啟了全新的內容生產模式。”5G芒果超視產品負責人王學哲介紹,“云錄制”可提供畫質更高、延遲更低的視頻實時回傳,讓節目制作更加高效,有效提速了疫情下的復工效率。
5G技術的融入,也在改變旅游產業的價值創造方式。一場5G文旅直播近日在內蒙古昭君博物院開播,百萬人足不出戶,線上領略草原故事。敦煌研究院也推出了“云游敦煌”系列展,觀眾僅憑一部手機就可暢享千年傳統文化的美和智慧。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旅游景點應抓住這一契機,強化線上資產積累,搭建長效的傳播陣地,適應用戶多元的需求。
5G網絡的大帶寬、低時延等特點,讓長期以來不溫不火的遠程辦公在疫情之下迅速崛起。湖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統計顯示,疫情期間,湖南移動云視訊已累計支撐70余家黨政單位, 覆蓋5131個會場,約20萬人員使用;移動辦公云保障了5000余家政企單位、11.6萬多名用戶的疫情防控、線上辦公需求。
遠程辦公需求激增,開啟諸多互聯網企業拓市的新方向。除企業微信、阿里釘釘外,字節跳動飛書、華為云WeLink等也在布局遠程辦公領域。
抗疫、復工一線,5G熱成像體溫篩查大數據平臺、5G智能巡檢機器人、5G云端智能消毒機器人等5G產品大顯身手,無疑將引領制造行業加大5G布局,提速其向網絡化、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
“眾多5G應用場景和產品在疫情下加速落地,展現了未來的市場潛力。”在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王林看來,疫情帶來的除了危機還有不得不加速轉型、變革的契機和發展新機遇,“現在5G的產業化運用和場景化應用還是新藍海,在多個行業領域,擁有無窮的、寬廣的發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