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一片神奇玻璃,看科技如何改變生活
    來源: 人民日報客戶端 作者: 發布時間: 2024-11-12

    0.12毫米可手指觸控的玻璃,30微米超薄柔性玻璃,如塑料薄膜一般的玻璃,相當于6個50寸電視大小的8.5代浮法TFT-LCD玻璃基板,可制成藥用玻璃管的中性硼硅玻璃……玻璃與玻璃,竟如此不同!在位于安徽省蚌埠市的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研院集團),超出想象的玻璃新材料正切實改變著世界。

    一片僅30微米厚的玻璃,厚度甚至不到一張A4紙的三分之一,連續彎折百萬次也不會破損斷裂。

    在位于蚌埠市的凱盛科技新型顯示產業園,記者見到了這塊薄如蟬翼的“神奇玻璃”——30微米柔性可折疊玻璃。凱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柔性顯示材料分公司總經理助理李樹立介紹說,在中研院彭壽院士團隊的帶領下,這款玻璃在柔性和可折疊方面的性能表現已達全球頂尖水平,可被廣泛應用于折疊手機、卷軸電視機、柔性醫療檢測裝備、5G/6G天線等產品領域。

    成立70多年、扎根蚌埠50多年來,中研院集團始構建起以玻璃新材料研發和產業孵化、工程服務、裝備制造、數字化平臺為支撐的全業態發展格局,在玻璃這個“小行業”探索出了科研院所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大方案”。

    “玻璃研發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僅僅是配方,可能就需要上千次實驗,有了配方,再通過實驗來驗證是否可以量化生產,還需要根據材料的性能來設計生產線、研發專有設備,生產線建設好,還要實際進行調試,其中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出現問題。”浮法玻璃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曹欣說。

    如今,中研院集團打造了創新鏈、工程鏈、產業鏈“三鏈融合”的發展模式,相繼研發生產出包括柔性可折疊玻璃、發電玻璃、藥用玻璃等在內的一大批“中國首創、世界領先”的玻璃新材料成果,穩居全球高端玻璃工程和高端玻璃裝備市場65%和50%的份額,引領中國玻璃技術和品牌在全球實現了從跟跑并跑到領跑的跨越,保障了我國電子信息、半導體、汽車、新能源、深海深空等領域產業鏈安全,書寫了基礎工業領域“點砂成金”的故事。

    “在彭壽院士團隊的帶領下,我們還有很多的研發計劃,比如30微米柔性可折疊玻璃,研發還在持續推進,8.5代浮法TFT-LCD玻璃,還在更新迭代,包括在半導體、深海深空探測領域,都對玻璃新材料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我們持續研發和攻關。”曹欣說。(鄒翔 徐靖 王曉飛


    地方動態

    擔當作為新起點 改革攻堅新征程|中國信息協會第七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暨第七屆會員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在京隆重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第五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新聞發布會在京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會長王金平赴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調研交流

    致協會全體會員的感謝信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